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外向型转移的现实权衡
印度布兰迪克服装城的引资者十分欢迎中国的企业家进行考察并开展合作。当地业者信心满满地认为,未来10年,印度将有可能抢占中国纺织品服装的部分市场份额。与其他国家相比,其信心源自于当地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据了解,BIAC服装城是由斯里兰卡最大的服装企业布兰迪克公司投资建设和管理运营的。考察过程中,张锡安心存疑问:为何这家在斯里兰卡十分具有竞争力的服装企业要在印度投资呢?在随后与斯里兰卡代表的交谈过程中,他了解到了企业更为长远的规划:“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斯里兰卡也开始出现劳动力紧张的情况。在潜在劳动力供给这方面,印度更有保障。我们考察的BIAC服装城拥有十几家企业,目前员工数量达到1.6万人。园区代表表示,如果能吸引更多企业来此投资的话,员工数量再扩张一倍不成问题。而且这一地区年龄在18岁~30岁左右的妇女特别多,她们都以到这个服装城工作为荣。园区里,工人的整个状态很安逸。反观咱们国内的工厂,即使月薪能有四五千元,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纺织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低于东南亚国家。”
张锡安建议,企业须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来选择投资形式,“服装厂相对投入成本低,大多是以租赁形式为主,资金运转比较灵活。而纺织厂由于需要对设备投入较多,一般着眼于长期规划,对企业的资金运作能力也有较高要求。但无论是哪种投资,都存在着一定风险,比如生产管理规定、外汇规定以及工会法等等,这些都需要企业认真研究。”
外向型转移引人深思
就以往的投资案例来看,像溢达和红豆这样被当地社会所接受,真正通过海外布局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毕竟占少数。在当前形势下,多数赴外投资的企业是希望利用当地优势,稳住订单。而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企业选择向外而非向内地中西部投资的现象也着实引人深思。
“其实,从对行业的情感和自身的生产状况来看,企业并不一定想‘走出去’,因为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应该说最好的方式是由东部向中部、西部转移,把我们的产业实力和竞争优势再保持一段时间。”张锡安认为,产业转移存在着许多必然因素,但导致企业选择“向外走”,而不是向中、西部投资,其中又有很多令人无奈的原因,“中、西部企业同样存在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西部一线工人月薪哪怕只有2000~3000元,也比东南亚国家要高得多。此外,配套条件无法跟上产业发展,也影响了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前期有可能对接效果很好,但是实地考察的情况与描述的相差甚远。而当地的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员工的忠实度如何,这些也都是东部企业关心的问题。”
张锡安表示,企业向外转移的趋势需要引起行业的重视,在此过程中,如何让国内产业实现健康发展,需要行业上下共同努力。作为提供商贸服务的平台,纺织商会未来将继续为企业提供前期运作咨询,并带领企业实地考察。通过在业内举办交流活动,共享“走出去”的一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