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三大争论


http://www.texnet.com.cn  2013-05-29 10:49:48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生意社5月29日讯 

  与污水处理相比,我国印染污泥处理处置事业起步相对较晚,随着“污泥围城”现象的日趋严重,国家解决污泥问题的决心也日趋高涨,但技术路线不明确,目前,印染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存在争论的问题依然较多。

  源头减量争论

  减量不能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减量化的手段是处理污染物的常用手段,印染污泥处理也不例外。污泥的处理处置需要进过分离、稳定、消化、脱水及处置等几个步骤,需要大量的基建投资和高昂的运行费用,最终污泥还需要经过填埋、焚烧等手段处置掉,随着可用土地资源的减少以及二次污染问题的发生,这使人们把关注点集中到能减少污泥产量的生物处理工艺上来。

  对污泥进行前置处理,达到源头减量的目的可以减轻污泥后续处理处置负荷,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目前国内外对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如促进污泥溶胞技术、解偶联技术以及利用食物链中微型动物的捕食作用等。

  污泥的源头减量虽然是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全新思路,但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物,污泥源头减量势必会影响出水质。业内专家也有对此项技术持怀疑态度。污泥减量技术应在减少污泥产量的同时,不影响污水处理工艺的效率或效能,专家认为,经济可行、便于操作管理、有远期效益将是污泥源头减量技术的研究目标。

  资源化争论

  处置是资源化的必要条件

  资源化一直都被认为是废物处理的终极目标,污泥处理处置行业也有资源化即优的观点。污泥资源化技术不仅可以将污泥有效处置,还能达到循环经济的目的。目前存在的污泥资源化技术有堆肥技术、制沼气技术、燃料化技术、建材利用等。

  但是,污泥的资源利用是有条件的。污泥可以视为一种资源,这不表示污泥是一种拥有交易价值的商品,污泥只有经过处理处置,含水率与稳定性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以焚烧转化为热能或制作建材。没有处理处置过程,污泥的资源化特性是无法显现的。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在推广污泥资源化的同时,要认清其污泥处置的关系,明白污泥的资源化是需要挖掘与投入的,不能盲目推广导致产能闲置、性价比低等问题。理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才能实现污泥的安全处置及合理利用。

  焚烧争论

  成本高、二次污染烧是隐患

  污泥焚烧技术可将污泥中水分和有机质完全去除,并杀灭病原体,只得到少量污泥灰烬,而且可以利用热能发电,被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污泥处置技术。污泥焚烧发电即实现了无害化又实现了资源化,近几年备受业内人士追捧。

  然而伴随着污泥焚烧过程二次污染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最让人头痛的是二噁英。在焚烧过程中,污泥中含有的苯酚类有毒有机物在金属氧化物的催化作用下就会形成二噁英。焚烧还会带来粉尘与重金属污染,以及臭气,这些问题都必须考虑。污泥焚烧发电,不仅要考虑焚烧时产生的腐蚀性对发电站设备的影响,还要设法提高焚烧污泥的能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在污泥处理工艺选择上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原则,遵循源头削减和全过程控制,并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源头控制。根据污泥最终安全处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选择适宜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工艺,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妥善处置。同时,国家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达到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目的。而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事业目前还处在“百家争鸣”的状态,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稳定、经济、具有良好节能减排效果的技术才会脱颖而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印染污泥  节能减排  污泥处理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