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皮革城块状集群:以规模壮势
生意社7月11日讯 近年来,永新以“环保先行、块状集群、战略合作”的工业发展理念,支撑起园区皮制品和铜制品“两大基地”,打开广阔的发展前景。今年1—5月份,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9.6%,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铜制品和皮制品两大产业累计实现税收占工业园区总税收的70%以上,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集群效应加快形成。
环保先行:以绿色造势
如何造势?永新决策层想到的是“田忌赛马”这个典故——在弱势中寻找强势。
纵观永新,皮制品、铜制品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皮制品方面,有300多年皮革生产加工历史,有充足的牛皮资源,还有赣龙、鹃花等省内外知名品牌,培育了创欣制革、鑫阳光等皮革加工企业龙头;铜制品方面,拥有赣粤恒兴、宏源铜业等铜加工企业“巨头”。
在此情形下,“环保先行,错位发展”,这个能扬起势头、做强自身竞争力的理念应运而生。他们率先在全省取得县级皮革污水处理厂、电镀污水处理厂环保批文后,继而又在省环保厅拿到了县级少有的年产20万吨高档铜制品项目以及年产600万张的牛皮革项目。
“先建污水处理厂,再引进相关企业”。近2亿元的投资放在万亩工业园,就只为建设可承载600万张蓝皮加工的皮革污水处理厂和可承载20万吨黄铜加工的电镀污水处理厂。因为,永新要把“两厂”做成真正“叫响”的优势。
皮革、电镀两大专业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皮制品、铜制品两大产业园逐步铺开,永新“主攻两大产业,构建两大基地”的发展方向清晰明了。
正是在环保先行“磁力”的吸引下,福建客商蔡富旗来了,投资1亿元兴建福兴皮革;香港客商洪庆源来了,投资1亿元创办永恒服装(裘皮);浙江客商郭海东来了,投资1.5亿元建设锁具加工项目……块状集群:以规模壮势
“一个单一的企业势单力薄,只有推进产业集群,构建产业基地,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永新“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决心非常明确。他们将皮制品、铜制品产业作为“块状集群”首要“筹码”,整合力量,做大做强两大支柱产业,向构建“全国重点铜制品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皮制品加工基地”的目标迈进。
人力、物力、财力倾斜,让皮制品、铜制品两大基地得到“特殊照顾”。在工业园区建设中,该县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打造占地1200亩的铜制品产业园,采取灵活的投融资机制,筹措2亿元规划开工建设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建设占地160亩的电镀集控中心;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亿元,打造占地1500亩的皮制品产业园。在产业招商工作中,处处以铜制品、皮制品产业为核心:成立规模工业办进驻园区,主抓铜制品招商;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分别设立招商站,重点招引皮制品、铜制品相配套的项目;年度考核重点突出铜制品、皮制品加工产业招商,优先提拔重用有突出贡献干部。
目前,园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皮制品、铜制品企业9家,带动30家皮制品企业落户,基本形成“蓝皮—皮革—皮制品”产业链;带动21家铜制品企业落户,形成“铜板—铜线(铜杆)—电线电缆、电子元器件、电器及铜质卫浴、锁具产品”产业链,勾勒出一个皮制品、铜制品产业集群的蓝图。
战略合作:以外力促势
要建成全国重点铜制品生产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皮制品加工基地,需要大量资金、先进技术、人才资源,这对国家贫困大县永新来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巧借外力,引进合作伙伴,牵手实现共赢,是一条‘四两拨千斤’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永新决策者们的共识。
近日,温州吉安商会客商20多人到永新皮制品、铜制品基地考察,目睹永新充足的土地资源、发展优势后,有意投资5亿元在永新兴建占地500亩的产业园。这样多次的“走出去,请进来”,让永新先后与台湾彰化五金协会,以及浙江、福建皮革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台湾彰化五金协会投资30亿元与永新合作兴建铜制品基地,参与建设面积160亩、包含日处理污水5000吨的电镀污水处理厂和电镀集控中心区,建成后将形成拥有规模铜加工企业10家以上、年产高档出口黄铜2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160亿元以上的黄铜深加工基地,促进铜制品产业实现集群发展。
目前,永新皮制品、铜制品产业企业已然“双峰”立势。1-5月份,赣粤恒兴完成工业产值4.43亿元,宏源铜业完成工业产值4.68亿元,约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44%;鑫阳光制革、迦南皮革等皮制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17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50.9%,成为该县工业经济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