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皮革向进口蓝湿牛皮转型
生意社7月12日讯 上海某商场国际品牌专柜,一件黑色皮衣静静地挂在展示柜里,标价3.8万元人民币。王长志(化名)一眼就认出了这件皮衣的原料,“我们厂生产的”。他对记者说:“不是我吹牛,现在国内销售的国际大牌皮衣,至少30%产品的原料都出自我的工厂。”
王长志的工厂位于离上海不到80公里的嘉兴——我国最主要的皮革加工基地。王长志工厂里出产的大部分绵羊皮原料,提供给一些欧美大牌服饰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不过近几年,虽然来自欧美客商的订单不缺,可越来越高的环保成本、人工成本,压缩着利润空间,让他备受困扰。走进王长志的工厂,一股动物皮毛的腐臭味便扑面而来,“做生皮加工,这是最恼人的。”一边的仓库里,堆满了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生羊皮,臭味基本来源于此。
“所谓生皮,就是从动物身上取下的皮毛,为防止腐烂,涂满湿盐,但是皮下的脂肪以及表皮的毛都还未经处理。”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处处长沈其林介绍。生皮的加工工序很复杂,到半成品皮还需要十几道工序,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学品,也是皮革加工的主要污染源。“因为气味难闻,年轻工人相对就难招。”对王长志来说,这样的生产环境早已习惯,可对于年轻工人来说,却不同了。
不光如此,虽然订单一直来不及接,但越来越小的利润空间也紧逼着王长志。“工厂一共有400多名工人,工资每年在涨,更重要的是生皮加工的环保成本越来越高。”王长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的企业提供给服装加工基地的高级别羊皮价格是32元/英尺,一张羊皮大约有7英尺,而一件成品皮衣最多只用去4.5张羊皮。“这样算下来210元一张羊皮,一件几万元的皮衣原料价格不会超过1000元,由于各方面成本增加,我每张皮的纯利只有4元到5元,一件皮衣最多就赚20元。”
为了让工厂效益有所提升,嘉兴的皮革加工企业近年来普遍开始向进口蓝湿牛皮转型。位于桐乡高桥镇的浙江祥隆皮革有限公司近两年来开始进口蓝湿皮(生皮加工后的半成品皮),变化也随之显现。“尽管蓝湿皮的成本更高,但是相对于越来越高的排污成本和人工成本来说,去掉了生皮加工环节后确实提高了效益。”祥隆皮革董事长陈祥江告诉记者。陈祥江说,目前按照工厂的规模,排放指标是每天1056吨,如按原来的生产模式,远远不能达标。
“用蓝湿皮后,至少减少了10万吨用水,每天减少1000吨废水排放。”陈祥江说,按照目前10元/吨的水处理成本,这笔费用也不可小觑。生皮加工环节工作环境恶劣,每位工人还需要给予每天80元的额外补贴。“原先做生皮加工的前道生产线工人,现在安排到后道工序,这样也使得每年的产量增加了。”陈祥江透露,祥隆皮革去年销售额7亿元,今年有望超过10亿元。
据了解,嘉兴市是我国重要的皮革制造销售基地之一,作为传统的皮革加工业,生皮加工已经存在很多年。沈其林介绍说,嘉兴地区进口皮张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如此大量的进口皮张加工过程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一直是嘉兴检验检疫人员的一块心病。地方经济要发展,但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检验检疫人员在日常监管中也在不断摸索能够两全其美的办法。“因此,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我们在逐渐引导他们,尽量进口蓝湿皮,把主要的污染环节拦在国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