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价倒挂伤了谁?纺织业不堪高棉价农民不愿种棉


http://www.texnet.com.cn  2013-07-25 08:26:42  来源:光明日报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07月25日讯

  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日前在201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透露,中国棉花协会统计显示,2013年度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6.7%,农民种棉积极性不高,棉花生产继续出现萎缩。

  目前,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趋势扩大,棉花市场的高价差问题让下游企业叫苦不迭。棉价倒挂给棉农和下游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农民为何不愿种棉?

  倒挂之“忧”:纺织业不堪高棉价

  一件50元的T恤,在越南生产,仅棉花和劳动力的成本,就可以下降15元钱。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纺织企业计划将工厂迁往东南亚。追逐“东南亚制造”的背后,是国内外棉价倒挂的现实。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介绍说,目前国内棉花价格超过19000元/吨,与进口棉花的价差达4000元至5000元/吨,去年更是达6000元/吨。

  一般而言,棉花原料占棉纺织品成本的70%以上。国内棉价高企严重影响了棉纺织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下订单的国外企业通常以国际棉价来定价,但自己生产的棉纱却是用成本更高的国内棉花来生产的。”青岛新天成纺织有限公司经理王志新说,正常情况下,国内和国际棉花差价在每吨2000元,企业才能保持竞争力,目前的价差已远远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

  “国际上棉花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而国内棉花价格是以临时收储价和进口配额量为支撑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分析说,国内外不同的棉花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外棉价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据山东省夏津县新时棉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时传良介绍,面对目前国内外棉价4000~5000元的价差,没有棉花进口配额的企业,买不到进口棉就只能用高价国内棉,这让大多数中小棉纺企业从原料成本上就大大丧失了竞争力。

  王天凯说,国内外棉价差在每吨2000元以内,我国纺织行业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品种开发进行对冲。而棉价差拉大到每吨4000元甚至更多时,我国纺织行业任何技术进步和人才储备都显得苍白无力。

  据统计,201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3.3%,增幅为近几年最低。

  倒挂之“殇”:农民不愿再种棉

  国内外棉花差价使纺织企业对使用进口棉趋之若鹜。为了限制国外棉花进口对国棉市场的冲击,我国2004年以来实行棉花进口配额制度,每年棉花进口配额为89.4万吨,然而这样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事实上,虽然政策最想保护农民,但农民的收益其实也不算多。由于纺织需求的不确定性使棉花行业风险增加,加上近几年植棉成本大幅上涨,棉农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较上年同期下降6.7%,棉花生产继续萎缩。

  当前,农民缘何不愿种棉?“最关键的是种棉收益太低,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价格波动大。”夏津县农林局植物保护站站长于佃平算了一笔账:现在种棉花,包括种子、地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刚性上涨,管理和收获人工成本每人每天不少于4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投入在550~600元,按现在每斤4元左右计算,亩产棉花500斤收益只有2000元,明显偏低。

  为稳定棉花生产者、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我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临时收储政策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避免了卖棉难,保持了植棉面积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当前国内外棉价差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也暴露出临时收储政策的一些问题。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认为,收储政策使得纺织,尤其棉纺织业,价差超过其承受能力,生存困难。国家连续几年收储,财政负担非常大,为满足企业棉花需求又低价抛储,“高吸低抛”的运作加大了资金成本。

  “临时收储就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的托底价格,这种价格干预必然会扭曲棉花的市场价格,给企业造成困难。如果不进行价格干预,棉农的利益又无法保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倒挂之“解”:棉花市场化刻不容缓

  事实上,取消棉花配额制度和改革棉花收储制度的呼声由来已久,但问题在于配额取消后如何保护棉农利益。

  在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专家指出,要解开当前困扰棉花产业的症结,必须尽快改革当前的棉花管理体制,通过采取棉花直补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王天凯建议对临时收储政策进行调整,在制定收储价格时要参照国际市场的棉价,合理确定收储的数量,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灵活地进行收储和抛储,发挥平抑市场棉花价格的作用。同时,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应参照粮食直补的政策对棉农进行直补。

  根据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透露出来的信息,棉花直补可能成为棉花市场化机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呼吁,棉花直补政策已有所松动,十几个涉棉部门已统一思想,认为棉农直补是可行方案。

  “中国是一个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2000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0%,2010年比重为13%,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出口额的绝对值仍超过2000亿美元。”周声涛建议,未来要建立中国棉花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单产,同时大力推进棉花的产业化。此外,企业要大胆创新,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求得发展。”周声涛说。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贺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价  纺织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