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结”待解 政策望调整
生意社7月30日讯 2013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呈现出下降趋势,上半年行情在振荡中小幅上扬。
关注2013年上半年棉花行情走势,不得不关注“棉花问题”的峰回路转。近两年来,高棉价差困扰企业日常生产,棉制品竞争力降低,储备棉库存及财政压力巨大,棉花种植面积及质量下滑等问题编织的“棉花结”已经成为我国下游棉纺乃至整个纺织工业亟待破解的“心结”。而各方消息表明,我国延续3年的棉花敞开式收储政策有望迎来重大调整。
行情回顾
振荡中小幅向上
数据显示,1~3月,国内棉花价格从年初的19200元/吨上涨至19350元/吨~19400元/吨,3个月仅上涨了150元/吨~200元/吨。受20400元/吨无限量收储支撑,且从1月中旬开始,国家以19000元/吨的基础价开始拍卖储备棉,使得棉花整体价格在收储支撑及低价抛储的影响下,呈现稳中略显坚挺的走势。
进入4月份后,国家收储结束,高位支撑价格消失,其后国内棉花价格稳中略显走弱态势,价格回落至19300元/吨,跌幅仅在50元/吨~100元/吨左右,随着抛储量越来越大,国储棉拍卖基本占据主导,再加上3∶1进口棉配额的放送,整体流通量越来越大。国内棉花现货价格在19200元/吨~19400元/吨之间波动。今年年初328级棉花价格在19200元/吨左右,4月初达到最高在19390元/吨左右,在6月底达到最低在19300元/吨左右。整体最大波动仅200元/吨。国际棉价则相对较为坚挺,最高冲至99美分/磅左右。
播种面积
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虽然实施收储政策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但仍未改变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整体下降的趋势。今年棉花种植面积首次下降至46.7万平方千米以下水平,中国棉花协会数据为45.6万平方千米,较去年下降6.7%。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为44万平方千米。具体来看,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播种面积达5.9万平方千米,同比增长7.1%。而黄河流域棉农种植积极性减弱,加之长江流域工业用地也逐步占据农田,棉花整体种植面积出现下降,下降幅度为8.2%。
为什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棉面积增加而其他地方减少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棉面积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家收储政策的实施,新疆兵团棉花销售以入储为主。
然而,从全国整体来说,棉农种棉意愿正在减小。全球经济疲软、棉纺织企业运营困难,棉花供过于求,皮棉现货销售清淡,国家储备棉数量大增,农民对2013年国家继续大量收储没有信心。而且,植棉成本大幅上升,虽然2012年棉花收储价格有所提高,但仍跟不上农资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另外,玉米、大豆等其他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价格波动小,收益稳定,管理简单,用工成本少,对棉农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期,有产业人士预测,今年全球产出棉花将减少5%,主要原因是农民改种较高价的谷物。美国农业部则预估产出减少1.7%。
库存量
明显处于低位水平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棉花仓储分会对18个省事区154家棉花专业仓储仓库监测显示,截至5月底,商品棉周转库存总量为28.7万吨,环比增加0.6万吨,同比减少85.6万吨,其中新疆棉占33%,地产棉占11%,进口棉占56%。
和历年相比来看,今年棉花整体的库存和往年相比明显处于低位水平。前3年整体社会周转库存维持在150万吨~200万吨,而今年前5月整体处于50万吨以下水平。特别是新疆地区,今年的整体库存明显低于前两年。截止到5月底,新疆区内23家仓库商品棉周转库存仅为0.9万吨,环比增加0.1万吨,同比减少36.2万吨。库中全为新疆棉,占95%。
对比近几年每月的棉花库存走势,今年由于无限量收储政策的支撑,使得市场库存均转向储备库,导致整体市场周转库存偏低。
进出口
同比减幅21%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41.16万吨,同比减少64.16万吨,减幅21%。从棉花进口来源国来看,今年我国进口来源的三大国家为印度、美国及乌兹别克斯坦。
为什么进口棉花量会大幅下降呢?目前,我国的棉纺织行业在全球下游纺织消费疲弱的情况下,库存高企。同时,国内外棉价倒挂使“面包粉价格高于面包”,棉纺企业改进口棉纱而减少进口棉花。另外一些棉纺企业主动减少棉花用量,加大化纤用量,改做混纺纱线。
另外,6月份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用棉企业的需求,适度加大了2011年储备外棉的出库销售数量,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使国储外棉颇受青睐,保税棉、船期棉处于竞争劣势。
政策
平衡产业链利益
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表示,正在考虑调整目前的棉花敞开式收储政策,针对棉农和用棉企业的调研也已开始,新政策或将从明年起实行。
临时收储政策是为应对国际市场棉价出现的大幅涨跌出台的,对保护我国棉花产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临时收储政策惠农效果不明显,又影响了棉纺织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改动。如何实现既保护棉农利益,又达到棉花及棉纺织产业链的共赢,成为政策在制定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一方面,临时收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棉花产业发挥着保护作用。一旦取消收储放开国内市场,国际低价棉花大量涌入,棉花可能面临中国大豆的窘境,整个产业都会受到冲击。如果棉花种植面积因此而大幅萎缩,将很难再恢复。因此临时收储政策为整个产业链撑起了保护伞。而且,当前棉纺织企业承受着国内外棉花价差较大带来的压力,如果在目前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调整临时收储政策,棉花价格有可能产生巨大波动,棉纺织企业将面对一个不稳定的市场,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或许更大。
同时,保护我国的棉花产业,客观上也对稳定国际棉花市场有着积极作用,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棉花消费国,中国的棉花产业能在相关政策作用下稳定发展,对世界棉花产业有积极意义。
然而,另一方面,实际情况是以保护我国棉农利益,保护棉花产业出发的临时收储政策并没有真正提升棉农的种植意愿,而且由于国家棉花收储等政策大大削弱了市场价格及竞争的激励作用,国内棉农在种植过程中普遍重量不重质,在棉花良种培育、种植技术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也严重不足。
当前的收储政策和收储价格的制定,明显偏向于扶持产业链上游,下游纺企的利益受到了冲击,不利于我国整个棉纺业的发展。而且,这种异常的行政干预在导致超高库存的同时,也造成了期货市场无棉可交割的尴尬,收储价和市场价的脱节和期货交割渠道的受限,也给金融市场埋下了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