坯布之乡,为何“死的都是跟风的”
生意社9月24日讯 从如东县城沿老334省道到双甸镇30余公里路段,沿线十之八九是纺织厂、浆纱厂。该县坯布生产总量,曾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70%,占全球市场份额一半。
而今,这条“纺织大道”上的不少企业,却如同霜打过后的树叶,少了生机和活力,公路也变得冷清许多。
双甸镇曾被誉为“江苏省坯布之乡”。镇纺织商会会长丛远峰介绍,本世纪初,如东上下大办纺织,少则两三台织机,多则上百台,双甸镇及周边岔河、新店大大小小的织机户发展到千余家。然而,好年景仅维持了七八年。从去年10月份起,纺织市场急转而下,坯布价格大跌,产品滞销,随之而来的是关门歇业、转产之声不绝于耳。
据如东县国税局统计,占据全县纺织工业“半壁江山”的双甸、岔河、新店三镇,已经有100多家纺织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关门歇业,剩下的绝大多数也处于“半死半活”状态—只上夜班,不上白班,80%的企业产品积压严重,全行业资金回笼率不足30%。
“纺织业不景气跟国际国内大环境有关,而一哄而上、无序发展是祸根。”丛远峰说,目前双甸镇喷气织布机有1万多台,能维持正常开机的却不超过3-5家,全县纺织业过剩产能起码有40%。
曾以“纺织专业村”名噪一方的双甸镇丛家坝村村支书葛自乾坦言,坯布织造是个粗放型的行业,什么人都能干。况且,个体经营户销售不开票,意味着不交税、成本低,这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现在,坯布销售困难,一半左右都停下来了。
在南通万顺纺织品有限公司当家人樊志勇看来,单纯的增加设备,不从产品档次、质量上拉开差距,是目前坯布织造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死的都是跟风的”。
丛远峰认为,如东纺织业起步使用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外地纺织企业改制后留下的。到今年年底,全镇至少还将有五分之一的企业要退出市场。如果不洗牌,将来麻烦很大。今年以来,双甸、岔河两地已发生4起资金链断裂引发的“老板跑路”事件。
“纺织业的隐患几年前就已经显现。”采访中,不少企业经营者坦陈,这些年,家纺市场的巨大需求带动了坯布织造业的急剧膨胀,使一些缺乏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小企业、小作坊获得了短暂的繁荣。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用工成本上升、赊账经营引发的债务纠纷等诸多因素的叠加作用下,这些隐患最终暴露出来。
“洗牌未必是坏事。”双甸镇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浩告诉记者,现在镇政府通过税费减免和优先供地等方式,鼓励和扶持那些用工规范、经营规范、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引导和规范纺织业健康发展。
南通市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金鑫认为,当前,南通家纺业正着力提升产品创意设计水平,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完善自主品牌内涵。作为配套产业,如东坯布织造业要避免低价竞争、重复发展,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增加产品个性化和附加值的比重,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