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竞争优势,打造中国化纤产业升级版
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化纤工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规模上看,化纤产量由2000年的694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3792万吨,年均增长37.2%;从历年化纤进出口看,化纤短丝出口量由2000年的2.222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99.97万吨,年均增长了367%;化纤长丝出口量从2000年的7.778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46.84万吨,年均增长了149%;而短丝进口量由2000年的104.3万吨,到2012年下降到47.46万吨;化纤长丝进口量由2000年的60.99万吨,到2012年下降到34.63万吨。
不难看出,我国化纤进口量不断减少和出口量日益增长。中国化纤业经过几代纺织人的拼搏奋进,从一无所有发展到目前我国化纤产量已占到世界产量的65%,化纤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品种,主要的化纤工艺技术和装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化纤大国。
重构化纤工业竞争新优势
进入21世纪,高分子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等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化纤、纺织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世界化纤工业已全面进入以高新技术、高新产品为核心,以信息工程和知识经济为基础,竞争更为激烈的新阶段。而随着各种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进入高成本时代,化纤行业也不例外。早些年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曾经低成本发展模式是我国化纤工业快速发展的支撑点,如今却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阻力。目前化纤行业除了要绿色环保、节约资源,如何突破高成本局限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化纤行业中还存在着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高新技术纤维、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比较低,绝大多数的高新技术纤维的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装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若自主创新能力不提高,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化纤产业的创新与升级。二是国内化纤工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但主要是以常规纤维生产能力的扩张为主,常规化、同质化产品过度发展问题凸显。在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出现大幅波动的时期,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低价竞争的低水平阶段。三是中国化纤企业仍然主要是以生产为主的,产业营销和品牌建设滞后,高成本和低价格竞争侵蚀了利润空间,造成整体利润水平偏低。
因此,在中国化纤全面进入升级提效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转型,培育和形成以创新、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跃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的附加值,是重构中国化纤工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化纤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化纤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根本在于注入新的活力
大量实践表明,要顺应上述发展条件的变化,根本的路径在于注入新的活力,转变发展模式,从而打造中国化纤产业链的升级版。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动力。目前,我国常规纤维的主要品种在世界上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支撑了我国化纤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常规低水平纤维品种结构性产能过剩也比较突出。随着我国现代科技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与化纤相关产业对材料的高品质高功能性的需求,将推动高新技术纤维、高性能差别化功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发展。而西方各国将高功能纤维,特别是高新技术纤维作为国家的战略物资,就其技术和产品对我国进行双重的封锁,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必须关注全球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方式加快化纤行业技术创新步伐,促进高新技术在化纤行业的应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采用现代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生化技术等基础理论研发转化的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当前化纤产业中的工艺技术、装备、过程控制,具体解决在化纤产品生产全流程中的诸多问题,逐步提升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资源型循环利用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在今天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资源限制以及环境压力给化纤产业链升级带来更大的挑战。面对这个全球性的问题,我们除了转移常规产能、主攻高新技术纤维等发展策略来化解来自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外,应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快速扩大废旧纤维再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向多样化、差别化和高技术含量等方向发展,谋求化纤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到2012年底,我国再生聚酯纤维年产能800多万吨,实际产量已达到450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0%。中国已成为再生聚酯纤维的第一生产大国。此外,锦纶、丙纶等其他纤维的回收利用也有很大进步,回用数量逐年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再生纤维的应用已经覆盖到了大部分下游领域;在原料、辅料回收利用方面,如大型聚酯装置乙醛回收、大型锦纶聚合装置等技术都已研发成功,回收率分别可达到99.5%、100%,并已在行业内主要企业和重大项目中得到应用;化纤原液着色纺丝技术已经大量推广应用,现已形成150万吨的年产能,与传统染色技术比较,该技术可减少70%以上CO2废气,吨纤维可节省染色耗水140吨。
低碳经济化纤产业升级的绿色通道。随着化纤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是化纤行业低碳经济的重要任务。
为此,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绿色、低碳的新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循环经济,研发可降解、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生物基纤维材料)用于传统领域和新领域。特别是重点开发和应用高效、高附加值、高性能、高收益、低耗、低成本、低价格、低风险(环境)的4H4L产品和实用技术,满足低碳经济、环境友好、生态循环的绿色需求,满足新领域(非消费品、非传统领域)新需求和产业新一轮增长需求。
研发并采用新技术进一步提升聚酯装置技术装备水平和盈利能力,进一步降低投资,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稳定性,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其中:聚酯装置,2009年年产40万吨生产线装置投产运行,目前正在设计产能规模为1500吨/天的聚酯生产线。“十二五”期间,探讨进一步提升聚酯装置单线产能的可行性,在1500吨/日装置成套技术装备实现突破、稳定运行后,探讨1800~2000吨/日生产线的可行性。并探讨短流程、柔性化为代表的工艺技术及装备,提高生产的灵活性。
粘胶短纤装置,“十二五”期间,研发建设年生产10万吨及以上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磺化机体积达到50m3以上。
锦纶装置,“十二五”期间,研发建设年生产能力10万吨及以上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VK管直径突破3米。
氨纶装置,从3500吨/年单线产能,突破5000吨/年单线产能,卷绕速度进一步提升。(作者: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 端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