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业十字路口 收储制度被指过时
杨洪文说,收储制度延续下去,棉农种棉积极性不大,在逐年减产,棉花加工企业因棉籽收购价太高没法做下去,国内纺织企业因为皮棉价格无法与国外企业在一个起跑线上,与国外棉价每吨3000-5000元的差价,使得企业缺少竞争力。所以,整个棉花产业链都受到损伤,国家没有必要再收储下去。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斌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收储制度明年应该会停止。国家在制定临时收储制度时,并没有想到需求变化、价格过山车等很多问题,收储最终演变成国家在单方面“做多”,中国成为全球棉花最大的仓库。而国家收储价格由每吨19800元到后来每吨20400元,抛储价格相比国际市场也都是天价,下游根本没办法接受这么高的棉价。国外棉花纺织企业的原料成本也就在每吨13000-16000元。
倒逼转型
山东天宏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光厚对于棉花行业看得有些悲观,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的整个棉花行业是一盘死棋。天宏公司目前棉花加工业务已经停了,加工厂人员都在干其他生计。但是工厂设备还在。刘光厚把天宏棉花纺织业务也交给了公司一个副总负责。棉花加工和纺织目前都已经不作为公司的第一主业。
刘光厚称,“企业要转型,不转型就活不下去。今年全国的纺织企业倒闭的很多,倒闭卖掉的企业有30%,停产停工的企业有30%,合计60%。所以天宏要活下去,就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刘光厚新开辟的主业是收购和销售倒闭棉花纺织企业的二手设备,这已经是天宏眼下最大最赚钱的业务。他们把倒闭破产公司的设备收购回来,再转手卖掉,赚取其中差价。这让刘光厚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刘光厚说,如今全国的棉花加工和纺织厂要砸掉或者希望出售的老旧设备很多。这些倒闭或者濒临倒闭的纺纱厂、织布厂的设备低价收购下来,卖给有扩建需求的工厂,或者卖给巴基斯坦等国家,还是比较赚钱。“总的来说效益不错,这个生意比纺纱好多了。每年的收益可以弥补棉纺织加工的亏损,还能有效益。”刘光厚称,民营中小型纺织企业普遍很苦,都在石头缝中求生存,也锻炼了生存能力。公司目前还不能向纺织业发展,要暂时保持实力。
天宏棉纺织业务并没有停止,刘光厚指派王华,做天宏的棉纱销售业务。王华已经在山东天宏棉业纺织公司做了多年的业务经理。
王华说,今年棉花行业,棉农、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都不好做。市场一直是低迷的。这几年感到一年比一年难做。棉纱销售,眼下就是赔钱。能卖出去,但价格被压得很低,而且压资金,回款难度很大。原来每年还能赚每吨500元-600元,今年库存就已经达到200多吨,今年年底肯定是亏钱的。因为现在每到月底结算,就会亏十万八万的,今年有可能总计亏损百万元以上。库存中还有棉花和棉纱,一旦降价,就会有更大的亏损。天宏的大客户是河北保定的毛巾厂,同时还有潍坊客户。
王华说,去年武城还有很多企业去新疆包厂加工,在当地加工交储,但是没有赚到钱,结算也很慢。所以很多武城夏津一些纺织企业今年改成去新疆调运籽棉,运回来加工,但是听说也没有赚到钱。
张斌表示,转型的不仅是企业。如何打破纺织行业困局,兼顾国家、棉农、企业的利益。目前方法上,可以是国家以低于每吨18000元价格抛储,缩小与国外棉花的价差,吃亏的是国家。但可以解决问题;第二种方式,就是彻底放开整个棉花行业,与国际市场对接;第三种方式就是还延续这几年的收储政策,行业继续不死不活。
张斌认为,明年国家应该停止收储,因为不可能长期与世界棉花市场形势逆行。目前的棉花行业已经处于僵局中。如果还按照每吨20400元收储继续下去,棉农、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都会憋死在那里,三方都很苦逼。国家必须拿出办法解决,以打破僵局。
政策期待
阿克苏棉农王建栋承包了几百亩棉田。人工采摘已经开始,雇了几十人帮忙,雇工有来自和田、山东、河南等地。今年当地的新棉上市晚了半个月,9月中旬开始采摘。棉花采摘雇工费用是每公斤2元,交给棉花加工厂的价格是每公斤9元。近期有些地方有上涨的势头。
王建栋说,在新疆,不种棉花能干什么呢,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目前种棉花没有补贴,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有补贴。“如果国家对于棉农有补贴政策就好了。”
董里明说,作为棉花加工企业,肯定是希望国家继续收储,保持价格稳定。但如果明年国家不收储了,棉花价格肯定就下来了,会打价格战。目前棉花行业在走下坡路,有资质的无资质的同台竞争,产能过剩。奎屯当地有资质的有34家,没有资质的有60-70多家,又都混在一起竞争。
董里明在新疆从事棉花行业10年,他说自己投资很大,不可能说转型就转型,关键还是要看国家政策的变化情况,才能决定下一步怎么干。
刘光厚称,“理想的思路应该是,配额可以变成钱,补给棉农。棉农每亩可以得到500-600元补贴。籽棉价格降至每斤3元左右,皮棉价格在每吨14000元左右。这样相对合理,就可以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家发展、棉农、棉纺织公司利益一致起来。这样,中国棉花行业就能复活。行业僵局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太贵了。近年,原材料国内棉花与国外棉每吨差4000-5000元。有些订单直接去东南亚一些国家。人工虽然差1000元,这个可以改变,增加自动化程度就行。但是有配额和没有配额的企业,长期以来,原料成本价格却差了每吨4000-5000元。这是最致命的。”
棉花贸易商宁波前程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李群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当初国家制定收储政策时,跟现在情形完全不一样。现在外国纺织厂日子很好过,他们全力向中国出口,棉纱大量卖给中国,但是中国的纺织企业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如果国家继续收储,就会持续和加剧这种情形,库存向天量去靠近,每年都增加。企业用自己的棉花越来越少,国外把棉纱都给了我们。相当于我们国家以一己之力,托举了全世界的棉花纺织厂。
李群先认为,如果国家抛储力度再大些,价格定在每吨17000元,国储棉就可以大量抛掉,减少很多库存。而国外棉价在每吨14000元左右。如果国家从现在就宣布明年不收储了,那么明年棉农不种棉花了,改种粮食,这样也是减少库存很好的方式。今年是抛储重要的机会。期待国家政策能及时出台,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