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花收储临退出契机 发改委正密集调研


http://www.texnet.com.cn  2013-10-16 09:38:31  来源:经济导报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10月16日讯

  一方面,国家为棉花收储投入巨额资金;另一方面,这项政策并没有得到产业链上各主体的支持。这就是棉花收储政策面临的窘状。

  2013-2014年棉季的收储工作已全面展开。经济导报记者在山东省棉花重镇德州市夏津县采访了解到,无论是普通棉农,还是棉厂、纺织厂等,棉花产业链上各主体的生存状况都不乐观,对产业现状均有诸多怨言,这让棉花收储政策调整的契机凸显。

  各有各的苦水

  15日,在棉花加工厂集中的夏津县双庙镇,虽然棉花收储已经开始一个多月,但这里人气不旺,交易冷清。

  在亨利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凤君情绪不高。这家2009年投资数千万元建设的棉花加工厂,日加工能力在20万斤以上。但今年,目前其收购的棉花总量只有200来吨,仅是公司两天的加工能力。

  不仅是加工量不足,王凤君对价格也不满意。“国家收储价格与去年持平,为2.04万元/吨。但因为减产,棉农对价格期望值比较大,今年收购价格比去年高出2毛钱左右,达到4.2元/斤。如果扣除人工成本、银行利息、机器损耗,赚不到钱。”王凤君说。

  王凤君面临的情况不是个案,甚至有更严重的。

  夏津县棉花行业协会秘书处负责人王安军对导报记者表示,在夏津县符合棉花交储标准的16家400型棉花加工企业中,只有9家开工生产。“启动资金很大,至少需要1000万元才能开车,如果正常运转起来需要2000万元。今年棉花收购价格较高,根据目前的收购价格,棉厂的收购成本平均在2.02万元/吨,交储能有200元/吨的利润,但如果达不到交储标准,就要赔钱了。”

  棉花加工厂嫌棉花价格高,棉农却嫌价格低。

  刘德鹏是种棉大户,今年棉花种植面积有200多亩。“虽然今年棉花价格比去年高一点,但产量下降,亩产只有400多斤,比正常年份下降100来斤,算下来每亩能挣七八百块钱,还没有种粮的收益高。”

  也正因为没有种粮收益高,当地棉花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刘德鹏之前组织过一个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高峰时期棉花种植面积高达3000多亩,现今合作社已经停止运转,棉花种植面积也下降到500亩左右。

  在棉花产业链的更下游,纺织企业更是满腹苦水。“国内外每吨棉花价格差了4000多元,国内纺织企业没法干,很多中小企业只能等死。”夏津鑫润福针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福如此感慨。

  收储耗资巨大

  在各方大倒苦水的同时,国家为棉花收储也付出了巨额资金。

  为照顾各方利益,国家收储采取“高收低抛”的策略,每吨价格差距在2000元左右。在前一个棉季,中储棉将国内绝大部分棉花纳入囊中,临时收储的棉花总量达到650.64万吨。如果按照低于收储价2000元的价格抛售,中储棉将付出130亿元的成本。加上储存棉花的库存成本,国家投入的资金将远远超过130亿元。

  收储政策还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棉花储存量最大的国家。德州市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对导报记者介绍说,前一个棉季收储结束后,国内棉花储量达到1000万吨左右,超过中国棉花年使用总量。此外,高储量也造成库存压力,中储棉虽然征用了大量社会仓库,但去年棉花收储临近结束时,仍出现了各仓库爆满的情况。

  直补政策呼之欲出

  马俊凯认为,国家的收储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在王凤君看来,收储政策扼杀了市场的功能。“收储价格相当于划了一条直线,固定好了棉花价格。棉厂在收购棉花的过程中没有自选动作,只能维持一个微利的状况。”

  该项政策对棉厂的损害,从那些不能进入收储渠道的企业来看更加明显。目前国家收储只面对400型加工企业,而在夏津县还有二三十家200型的加工企业,胜利棉业就是其中一个。胜利棉业总经理张庆侠告诉导报记者,目前该县200型加工企业已经全部停工。“国家收储价格高,几乎垄断了棉花收购市场,我们加工了棉花也卖不出去。”

  目前,王凤君和张庆侠都在盼望着收储政策的退出。“退出后,就完全看市场了。虽然不一定多好,但起码不像现在一样等死。”张庆侠说。

  从纺织厂的角度看,高棉价扼杀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国内棉花价格甚至高于国外低端棉纱的价格,国内棉纱进口量剧增,怎么跟国外竞争?”张建福说。

  对于棉农而言,因种棉效益不如粮食,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剧烈下滑。以山东德州为例,在2008年,该市棉花种植面积高达290万亩,至去年减至110万亩。“今年预计棉花种植面积将继续下滑,100万亩的关口面临考验。”马俊凯说。

  正因为种种弊端,棉花收储政策退出的呼声不断加大。导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国家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已在就棉花收储政策及其替代方案做密集调查,棉花直补政策呼之欲出。但具体怎么补、补多少、如何保证补贴到位等尚不明确。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收储  直补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