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问题校服必须引入市场机制
生意社10月17日讯 近日,上海质监部门公布的第二批上海市学生服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在抽检的30批次产品中有7批次不合格,更有一款学生服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据悉,目前这些问题校服均已被退回生产厂家。
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双送检”机制的重要性——今年年初,针对问题校服,上海制定了加强校服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双重检测”,质监部门必须严格抽检校服质量,校服生产企业必须强化产品质量责任,严格规范校服出厂前的送检制度。各中小学校在校服发放前主动送检,须经检测合格后才可发放给学生使用。但在上海问题校服事件后,为何还有这么多校服不过关?为何明知有“双送检”机制,还有这么多校服有问题?
客观而言,由于校服不进入市场,由校方统一订购,因此,校服生产企业实质只对行政部门负责—监管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只要通过检测,得到学校认可,就可以继续做校服生意,甚至由于与校方关系不错,即便这次没有通过检测,也会依旧得到校方“信任”。所以,校服生产企业并不会真正关注校服质量。
因此,不折不扣地执行“双送检”制度极有必要。笔者担心,一旦抽查松懈,问题校服又会大规模出现,而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校服生产中引入市场机制。缺乏市场竞争,消费者无法对校服进行充分选择,这是问题校服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
一是把校服作为服装品牌的一种,放在服装商店销售,由学生和家长自行选购。教育部门、工商部门可制定校服生产企业资质,达到资质的企业均可生产,生产的校服在统一的校服销售网点销售。这样,就将学校找校服生产企业、校服生产厂家小作坊式经营,变为具有资质的校服生产企业。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省市采取这种校服生产、销售方式。
二是把校服企业的选择、校服样式的选购、校服定价交给学校家长委员会决策,而不再由学校主导,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参与,使校服生产、选购引入市场机制。上海在建立健全校服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的意见中也提到,“各学校应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及时将校服订购情况与学校家长委员会沟通,公示校服订购情况,接受家长监督。”但家长委员会还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发不发挥作用取决于校方。
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求校服生产选购改变目前的方式,只有政府监管、市场竞争,才能厘清政府、学校、企业、家长的关系,才是提高校服质量、防患问题校服的长效机制。(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