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阻碍服装行业复兴“丝绸之路”
生意社10月18日讯 作为“永不衰落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踏上了丝绸之路,源源不绝地送出令世界为之倾心的丝绸服装。时至今日,我国已年产服装百亿件,是不折不扣的“服装大国”。
国内物价的不断上涨,当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的时候,如何在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就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但由于国内服装企业在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以及人才、技术等方面还普遍存在瓶颈,导致了目前我国服装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普及率还非常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软件应用上,我国服装企业目前主要还在依靠财务系统、进销存系统,或者是工资核算系统,企业ERP系统已实现的还不到10%。
第一座大山:认识瓶颈
服装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服装企业的信息化绝不是单纯的对软件的应用问题,它还涉及到企业管理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重组等等方面。
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是一个整体企业运作模块,它蕴涵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敏捷的IT技术,它将引导企业进入标准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因此,企业要有效实施信息化,作为供应商就应先从对象企业的管理结构入手,了解它的管理层次是怎样设置的,有什么功能部门,有多少子公司或加盟商,接着要了解企业的物流结构,如检查每一环节的合理性及其所需要的信息流等。只有从这些根本的管理架构入手,改变其不合理性,信息化才能顺利而有效地施行。
但实际上,大多数服装企业老总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甚至只是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只是一种购买软件的行为,而没有从商业意识、企业战略上去考虑。
所以服装企业在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往往注重的还只是价格是否便宜,功能是否全面等,而没有考虑到关键的层面,比如如何使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相结合,信息化系统是否符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等等。
在业内,ERP项目往往被比作“一把手”工程,也就是说,信息化要解决的绝不仅是一个IT问题,它还必须要被提到战略决策的高度去考虑。
所以,对于即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服装企业来说,必须要做好自身企业的战略规划,只有对自身发展战略明确了,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更符合自己的发展需求。
如果企业只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那无疑是一种可怕的短视,其信息化项目最终遭遇失败或者没有实际效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座大山:人才瓶颈
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往往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他们不仅要求精通信息技术,还要精通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知识。但目前很多服装企业IT部门的人员,要么只是精通信息技术,要么就是只对业务流程有所了解,这就造成了服装企业的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系统难以有效对接的矛盾。
一旦信息化系统上线,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而企业IT部门人员就是疲于奔命也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系统信心不足,最终导致系统实施的失败。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认识问题,很多服装企业在没有开展信息化项目时,往往不会去注重IT部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IT部门职员的角色相当于网络管理员;而在开展了信息化项目之后,IT部门也往往只是被当做一个技术后勤部门来看待,并没有被充分纳入到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设计中去。业务流程设计与信息化系统脱节,信息化项目自然也就难以实现其价值。
第三座大山:技术瓶颈
对许多服装管理软件企业来说,生产过程管理一直是一个禁区。原因就在于服装工厂款式、工序繁杂多变,所涉及到的颜色、尺码等二维信息,更使得管理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无法收集到实时的生产数据,生产车间的信息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例如,在工人工资方面,直到今天,绝大部分服装企业,还在沿用几十年前发明的“飞仔”来管理生产进度、计件工资等;而结合传统“飞仔”方法的管理软件,也只是机械的把手工抄写数据变成电脑录入,并无实质性的进步。
这种传统的“飞仔”计件方式无疑存在众多问题,生产进度无法快而精准的汇报,计算工人工资需要花费时间等。直到后来RFID技术的出现,才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速度,也使得服装工厂实时收集生产数据成为了可能,从而彻底淘汰了传统的“飞仔”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