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校服再爆质量问题引发关注 违禁染料依然是罪魁祸首
生意社10月30日讯 上海市质监局最近一次对学生服产品(校服)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上海市质监局公布的第二批学生服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显示,抽查的30批次产品中,有7批次不合格。此次抽查主要依据相关国标和行标的要求,对校服的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水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项目进行了检测。
记者了解到,这7批次不合格产品中,由上海光明针织总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针织)生产的“dGm”学生服,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质量问题严重;另外6批次学生服产品在纤维含量、pH值等项目上被检出不合格。
这是今年年初上海校服“质量门”事件之后,再次出现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这样的严重质量问题。
染色时使用违禁染料
“校服或者其他面料中检测出有毒芳香胺,主要是由于面料的染整加工过程中,也就是染色时使用了禁用染料。”北京服装学院轻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使用的商品染料80%以上都含有偶氮结构,但并不是所有的含有偶氮结构的染料都是禁用染料,只有那些还原后生成23种芳香胺的是禁用染料,有些禁用染料是在生产过程中催化剂含量较高,例如汞;染料中有些是对人体或者其他生物产生致敏作用的,这些染料均是禁用染料。另外,23种芳香胺中明确有致癌作用的也就4种,是一类的禁用芳香胺,其他是怀疑可能有致癌作用或者致敏作用。
据光明针织官网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针织服装的外贸企业。据了解,2008年初,光明针织在国内创立了大光明服饰、千绮女装等品牌。此外,该公司更是耐克等多个国际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
光明针织相关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回应指出,在采购的面料方面,公司一直都有严格检查,且公司内部也配有测试中心,但是涉及的致癌物质,公司确实无法测出。而且涉事产品在批量生产前送检并没有查出问题。不过由于相应的原料是采购而来,所以目前具体情况并不十分清楚。
国家纺织及皮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位担任主检的专家告诉记者,我国目前在服装质量安全领域主要依据强制性国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一直对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有着严格的要求。在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该标准中,新加入了4-氨基偶氮苯的检测,使得在“还原条件下染料中不允许分解出的芳香胺”的种类上,从原来的23种变为24种。另外,pH值不达标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等症状,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还是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在后处理时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位,其实并不是技术上不能解决。
上海市质监局表示,抽查中的不合格产品,相关学校均已退回生产厂家。生产不合格校服的企业,已由所在地区质监部门责令其立即停止不合格校服的生产、销售,限期整改并全部收回不合格产品。
一些企业偷工减料
今年年初的上海校服事件曾引发各界关注,涉事的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因生产的一款冬装被检出致癌物质芳香胺被立案查处。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教育、质监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落实“双送检”成为上海今年校服监管中的重点工作。根据教育部门和质监部门联合发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校服抽查及送检流程》,中小学校服要过两道检验关:学校与企业签订校服订购合同后、校服出厂前,企业要向当地质监部门送检;学校在拿到校服后、向学生发放前,将部分校服送质监部门再次检验,防止企业以次充好。两次检测均合格后,才能向学生发放校服。
在今年8月27日上海质监局公布的第一批上海市学生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中,抽查的60批次产品中只有3批次不合格,主要问题是纤维含量、pH值项目,并未出现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有分析认为,目前对于校服生产标准,尚无统一定论,因此只要是服装厂都可以生产,其结果直接导致了校服质量不一、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问题。
“现在国家针对校服没有标准,因为各学校、各地方的校服颜色、尺寸、服饰、面料种类等差距较大,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但国家对纺织服装安全是有标准的,主要是国标《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应该包含校服。”王建明说,目前染料的种类和生产厂也很多,有些染料的结构并没有公开,有些可能是原料不纯造成的,在面料的染色过程中,一般是使用染料的人并不知道所用染料是否含有违禁成分,最好是染料生产厂家严格质量把关。
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许鉴告诉记者,除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对校服质量安全作出了相应的指标限制之外,校服产品其实也有自己的标准,主要包括推荐性国标《针织学生服》、《机织学生服》和一些推荐性行标。这些相应的标准都对校服的质量安全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有媒体评论认为,校服屡次出现质量问题,并非没有安全标准可依,而是因为校服利润薄,不少厂家生产中偷工减料导致质量无法保证,应当加大公共财政对校服的投入,适度补贴或减免税费,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改善校服质量,提升校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