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孙瑞哲剖析:寻求纺织科技创新着力点


http://www.texnet.com.cn  2013-11-15 10:29:31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生意社11月15日讯 如业界所期盼的那样,日前落幕的第十二届亚洲纺织会议成为全球纺织科技工作者激荡智力、碰撞灵感的高端创新平台。中国纺织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在哪儿?哪些新技术更适应未来发展需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在大会上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产业科技三大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纺织业带来重创,以“大”为特色的中国纺织业受影响较为严重。不断上升的生产要素成本和萎靡的市场需求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国纺织行业并未就此萎靡不振,行业企业纷纷苦练内功,谋求出路。在此背景下,孙瑞哲在发言中剖析了我国纺织业面临的诸多机遇。

  多年来,纺织业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纺织业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再从具体的纤维耗用量来看,中国占全球的57%,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全球的36%。这组数字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纺织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全球经济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增至92亿,纤维消耗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纺织业将在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孙瑞哲强调,在30年发展的基础上,如今中国在技术应用方面十分接近发达国家。同时,新工业革命带给纺织业很多益处,纺织业与信息产业、新材料等相结合获得更大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科技发展呈现交叉会聚态势,这意味着材料科学不但已经延伸到非常微观的层面,而且在宏观层面越来越向纵深发展。另外,大数据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科技创新的趋势。这些趋势都值得我国纺织行业科技工作者关注和跟进,与积极进取的企业家们共同发力推动纺织行业由大变强。

  孙瑞哲总结道,纺织产业发展有四个方向:资源、环境友好、劳动生产力、对于时尚的引导。根据这些方向,纺织科技显现出三大趋势:工艺技术和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绿色资源的配置、创新要素配置趋于融合。

  行业创新能力尚待加强

  中国纺织行业的创新在过去几年也已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孙瑞哲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已经拥有30多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科技研究及行业应用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很多企业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工程设计中心,另外在国家和行业层面也获得很多奖项,在标准化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专利申请能力在过去几年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专利申请的数量位居全球第四;有7个项目在过去两年获得国家科技奖;10家企业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行业论文发表量不断增加。

  这些成绩固然令人欣喜,却不能完全体现中国纺织行业的创新能力。孙瑞哲说,数据显示,目前纺织行业总的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0.77%,其中纤维只占0.4%,化纤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0.94%。这说明行业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资比例差距比较明显,平均水平离《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部分优势纺织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3%以上”的目标还有距离。

  对此,孙瑞哲表示,人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工作者也有责任促进经济发展,而这些都需要行业企业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人才是科研工作的主要驱动力,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增加科研投入,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是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孙瑞哲  就业  新材料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