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报专访曾爷谈棉纺企业升级改造
生意社11月22日讯 锦坤盈纺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祥先生(曾爷),谈棉纺企业升级改造。
曾爷指出纺出质量优秀的纱线不一定需要进行大规模硬件设备更新。如果中小企业换个心态看技改,可能纺纱质量一点不比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做得差。
不少纺纱企业认为,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棉纱线,一定要更新设备、配件,选用级别较高的配棉,加大落棉量,用加大消耗的手段去提高质量。事实上,不需如此,也可纺制出优质产品。目前,棉纺行业中就有不少企业用一般设备、配件,采用一般的配棉落棉工艺,纺出了高质量的产品。
佛山锦坤盈纺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多年纺织技改经验的技术型企业,多年来,该公司通过一个个国内纺织企业的成功技改项目证实了,纺出优质纱线,不一定要进行大规模硬件设备更新。公司总经理曾祥先生认为,如果中小企业换个心态看技改,可能纺纱质量一点不比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做得差。
现在国内很多纺织企业,特别是纺纱企业,都限产压产,经营状况欠佳。对于目前国内外的纺织环境,曾祥先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从外部原因来说,整个国内的纺织形势不好,国内成衣产量不断下降,必然导致上游环节的需求量下降,加上国内很多纺织环节的产能都超出实际需要,导致纺纱企业外部大环境的不利。从企业内部原因来说,企业面临很多经营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根源,一是产品质量不够好,二是客户资源不足,三是某些棉纺厂的贷款压力太大。
解决这三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技术、管理、人脉等因素促成。曾祥先生表示,对于这些困境,并不是无法可解。他信心满满地说:“以我多年经验看,是比较好解决的。纺纱企业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把某个企业的水平提到行业靠前端,从而产生利润,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曾祥先生介绍到,公司在设备、管理、质量等重点版块都有专业人员负责,他们会分别跟目标工厂的对应部门紧密合作,同时对工厂里的几个重要部分进行改造,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全面提升。他举例说,要达到乌斯特公报25%的水平,改进1万锭需要3个月时间,这主要是设备改造部分的工作量比较大而耗时。
近期,锦坤盈纺织技术开发公司负责的陕西宝鸡某工厂的项目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该企业全部选用国产经纬系列织机,络筒机有几台是国内组装的进口机,大部分还是普通络筒设备,针布是金轮和白鲨的普通型,罗拉是同和的低档型,都是很普通也是国内棉纺厂最常见的选型和配置。该公司之前生产的32支普棉CV值超过16.5%,客户的退货和扣款非常频繁,10多万锭的工厂,已经拆了好几万锭,剩下一个8万锭车间,也只开了两万锭不到。当时,企业老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找到锦坤盈纺织技术开发公司,但结果却令他喜出望外。
锦坤盈公司首先派出设备组和管理组的技术人员到该厂实地调研,公司团队内部流行一句话,“差的棉纺厂都是相似的,好的棉纺厂却各有优点”,这句话在宝鸡工厂体现得非常明显,该工厂设备维护状态差,关键点没抓到,没有明确的工艺理念,空调管理缺失,管理方式落后。锦坤盈公司的技术团队在商量了方案后决定从空调开始,设备、工艺、管理同时进行改造。3个月后,该工厂32支普梳棉的CV值已从16.5%以上降到14.5%左右。最近,已经降到13.5%~14%区间,最重要的是,工厂再没有出现过客户退货和扣款的事情。
纱线质量提升,但却没有要求工厂升级机台、配件,听起来很玄乎,其实不然。曾祥先生说:“棉纺厂里有几大系统,如果每个系统都提高一点,那对质量的提升,可不止一点。宝鸡工厂在几大系统里,都有明显的缺漏,只要把这些缺漏填补上,再在工艺设备的调整上花点功夫,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再正常不过。”
曾祥先生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棉纺厂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可以是设备的更替,产品的更新,但更多的是在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因为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棉纺企业想要转型,却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那么,选择合适的技术开发公司,对棉纺厂进行升级改造,满足技术需求,也不失为一个“升级”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