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潜力巨大 瓶颈仍存
生意社11月23日讯 虽然2013年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放缓,但是中国奢侈品消费世界第二的地位已然稳固,待明年回暖再持续增长个数年,世界第一指日可待。
有买进就肯定有卖出。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在未来也将是一个巨大产业。这方面可以参考日本二手奢侈品产业的发展历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奢侈品消费也达到顶峰。1996年日本的欧美奢侈品销售额达到18971亿日元,而2012年的销售额只有8955亿日元,缩水超过一半,而这却使得日本的二手奢侈品产业得以发展。目前,日本全国经营二手奢侈品的店铺有数千家,如果扩大到整个二手流通产业则规模更大,其中甚至有近十家是上市公司。
日本的二手奢侈品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公司专门负责鉴定产品收货,有公司专门负责面向二手店商家举办拍卖会,而各地的二手店则通过实体店或网店进行销售。
近两年,中国内地的二手奢侈品店数量也开始快速增长,原先在上海、北京才有的二手奢侈品店,现在几乎每个大城市都开出数家。外资二手奢侈品连锁店也早就开始布局,香港的米兰站和日本的Brand Off两年前就先后在上海开店,在南京西路甚至一度毗邻而居。不过这两家的发展并不顺利,店铺未如计划快速在国内铺开,甚至米兰站还后院起火,2012年全年亏损1390万港币。
究其原因,中国内地目前二手奢侈品大多以寄卖方式销售,一方面卖家并不急于出手,且希望卖出高价;另一方面,多数商家也没有足够的鉴定能力去收货,只能寄卖,从而使得二手奢侈品的售价偏高,大多仅相当于专柜的七到八折。
根据米兰站的2012年报,按照尚未使用产品和二手产品划分,未使用的占到57%,二手只有43%。可见消费者去二手店也是主要以购买新品为主,比如爱马仕Birkin这种不能直接在店铺买到的包款。
那么对于中国内地消费者来说,无论是真正有钱的还是初涉奢侈品消费的肯定都不愿意买二手产品,即使买了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那么二手奢侈品产业在中国是否会形成呢?或者说会以怎样的一种形态呈现呢?
日本奢侈品交流促进协会的李娜认为奢侈品鉴定师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当商家能鉴别产品并现金收货,整个流通环节才会顺畅起来,周转也会加快。此外,商家货源不足也被认为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如果这方面能解决,那么通过电商解决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手奢侈品就可以快速流通起来。
据Brand Off的南京东路店店长吴丹介绍,她们采取现金收货方式经营,而且只要单品未破损,一般经过鉴定后都会根据成色,在公司内部设定的价格范围内收货。通过店铺每日收购的货品,一般一个月内就会销售出去。不过由于目前公司将精力放在香港与台湾市场,在中国内地只有一家店铺,因此对行业的交易规则并未有多大影响。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手中囤积的奢侈品数量巨大,且高端产品居多,其中大量是送礼所得。所以,无论从反腐还是套现角度,这块存货迟早会被抛到市场上。有趣的是,西方买家对这块市场早就垂涎欲滴,要知道日本经济已经不景气多年,近些年由于消费量下降,抛出来的多数是八九十年代泡沫经济时期的款式,近年推出的热门款货源不足,尝试来中国内地收货是必然选择。据说有时候能从一位中国卖家那里一次收来几百只包。中国内地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潜力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