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抛储增添郑棉下行压力
生意社11月28日讯 11月份,郑棉经过大幅下探之后企稳回升,目前依旧没有摆脱8月份以来的弱势震荡行情。我们认为,由于中国棉花产业、纺织产业自身的困境,收储、抛储政策效果的走样,使得中国棉花存在高估的风险。
目前棉花现货价格远高于国家的抛储价。当前国内棉价压力高企,棉企籽棉收购进度缓慢,棉厂加工多无利可图,开机率不足。棉企在等待国储低价抛售棉花。因此抛售过后,棉企采购将越发清淡。
下游方面,由于棉价倒挂,下游针织、机织企业大量进口国外低价棉纱,这意味着国内棉花难以被消化。海关数据显示,1-10月进口棉纱175万吨,增长44.2%,预计全年将达到2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棉花产业陷入困境,产业链上多个主体都未能获益。种植方面,棉花种植成本不断增加。通过测算,棉农每亩总成本在2012年升至1939.73元,而2011年为1577.45元,成本年度上涨23%。
由于种植成本增加,棉农却并未受益,棉花种植面积不断缩减。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棉效益连年下降,而且还容易遭受病虫灾害,因此山东不少农民做出了缩减种植面积、或弃棉种粮的决定。据了解,今年德州棉花种植面积减少20%左右。
虽说种植面积下降了,但棉花库存却没有下降,反而不断积压。一方面,下游消费清淡,棉花产出主要是被国家收储;另一方面,由于棉价内外倒挂,国内纺织企业更倾向于采购进口棉。结合相关数据,估计2013年棉花产量降至544万吨,去年为570万吨;而国内棉花库存在年底将升至116.4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6%。
棉花加工企业也未能受益。从9月9日开始,棉花进入了新一轮的收储。中秋节过后,山东主产区的各个收购点就开始大规模收购行动,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棉花收购商普遍反映收不到棉花。由于上市晚,今年整体质量好于往年。与此同时,农民对收购价的期望也大幅提高,已经与棉花加工企业开出的收购价基本持平,这导致中间商几乎无利可图。
棉花价格内外倒挂,国产棉纱缺乏出口竞争力,国外棉花纺织企业的原料成本在每吨13000-16000元,国家收储价格由每吨19800元到后来每吨20400元,这导致今年全国的纺织企业大量倒闭。
笔者还预计,明年国家应该会停止收储,因为不可能长期与世界棉花市场形势逆行。目前棉花行业已经处于僵局中。如果还按照每吨20400元收储继续下去,棉农、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都会受损。收储可能转为棉农直补,这样高估的棉价将会向进口棉价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