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经济带”或出台国家级规划 多部委密集调研
生意社11月28日讯 2000多年前,东起长安(今西安),西至罗马的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交通线,是中国同中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欧洲等地区国家商业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如今,这条贸易交通线再度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先是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亚欧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引爆了中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点,多个相关产业将受益,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能源。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大多以生产能源为主,借助合作,既有利于弥补我国能源的短缺,也可以解决沿线国家日用品及基建装备的缺乏问题。而当该构想提出后,沿线的陕西、甘肃、新疆、宁夏等省区纷纷开始布局,以期分享政策红利。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虽然驼铃被火车汽笛声取代,驿站也化身为现代物流加工园区,但“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推出,无疑让陕西、甘肃和新疆等沿线省区有了新的期待。各方预期,这也将成为未来引爆中国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史育龙说:“这是立足于西部内陆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式。”
另据该战略的相关研究人士透露,丝绸之路经济带很有可能出台国家级规划,并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重要一部分,外交部、发改委和商务部都在围绕该项内容奔赴相关地区进行调研。
与此同时,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迅速反应,积极研究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规划细则,打出“文化牌”、“经济牌”、“金融牌”等。
丝绸之路建设升温
今年9月7日,习近平访问中亚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表示要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亚室主任吴宏伟表示,中亚国家在发展上一直希望能“借力”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恰恰是中亚国家特殊的地缘优势,也是充当东西方桥梁作用的体现。
“1992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规模并不大,最高也就20多亿美元,增长只有几倍。但在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亚问题专家孙壮志表示。
在具体合作领域上,习近平指出“五通”: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顾学明说,通过重新打通并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发展,绘制亚欧经济合作的新版图,有助于平衡世界中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
产业互补促成双赢
能源,无疑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数据显示,自从2006年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通以来,哈萨克斯坦已经累计向中国输送原油5000多万吨。截至今年11月15日,中亚天然气管道A/B线已累计向国内供气700亿立方米,现日输气量在8900万立方米左右,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冬季保供的主力军。
西安市发改委主任雷英杰表示,在目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中,能源贸易占主流。“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一个重要考虑就是,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补给。”
中亚国家对中国同样有所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欧债危机的冲击,中亚地区经济总体形势不如往年,增长速度普遍放缓。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国家表示非常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孙力称。
著名区域专家徐逢贤认为,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普遍能源丰富,但日用品短缺。“丝绸之路经济带既有利于弥补我国能源的短缺,也可以解决沿线国家日用品及基建装备的缺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