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纺企产能“东南飞”
生意社12月11日讯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它们开始将工厂迁移至劳动力成本更有优势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要防止出现产业进一步外移的危机。”波司登董事长高德康曾如是表示。
而今,纺织企业向东南亚、南亚转移产能的趋势愈发明显。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仅在近一个月内,就有数家上市纺企或其关联方宣布了在上述地区的投资计划。
纺企作出如此选择,对其自身及整个行业到底是危还是机?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内外棉价倒挂、国内人力成本飙升,纺织服装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很多并不是企业自己的意愿,而是客户逼着它去的。”抢点东南亚、南亚
巴基斯坦卡拉奇证券交易所上周四公告称,山东如意(002193,股吧)科技集团(下称“如意科技“)对巴基斯坦上市纺织公司马苏德纺织厂有限公司(Masood Textile Mills)发出收购要约,计划收购后者3120万股,即52%股份。
资料显示,如意科技董事长邱亚夫,同时也是上市公司山东如意(002193)的法人代表及董事长。如意科技还通过如意毛纺集团,间接持有山东如意6.98%的股权。而邱亚夫控制的山东如意系,是山东纺企中最为热衷海外收购的企业之一,在澳洲、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均有涉猎。
卡拉奇交易所公告并没有具体透露此次收购价格,但该公司股价却自11月27日起连续6个交易日涨幅超过5%,从之前的48卢比/股上升至140.81卢比/股。在12月2日除息之后,公司股价继续从55.49卢比/股上涨至6日的70.80卢比/股,约合人民币7元/股。
无独有偶,山东另一家纺织企业鲁泰A(000726)也在上周宣布了海外投资计划,目标指向东南亚国家柬埔寨。
根据披露,公司拟投资设立鲁泰(柬埔寨)有限公司,总投资800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100%。鲁泰(柬埔寨)有限公司将主要从事衬衣的加工和销售,以及符合柬埔寨国家法律的其他商业活动,生产规模为年加工衬衫300万件。
鲁泰A表示,此次投资可充分发挥公司在色织面料方面的优势,规避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困扰,发挥东盟地区相对较低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提高公司服装加工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同样将目光投向柬埔寨的,还有中银绒业(000982)。该公司通过受让柬埔寨鑫旺针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91%的股权,并对该公司实施增资的方式,在柬埔寨设立了生产企业,并更名为“中银(柬埔寨)纺织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营羊绒及其他各类纺织品成衣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同时以该子公司为主体,投建年产200万件多组份特种纤维针织品生产线。危、机交现
“现在国内需求不旺,出口订单今年以来减少了1/3,很多客户都去东南亚那边了。”德州市夏津县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孟先生表示,身边的不少同行开始考虑到东南亚设厂,“像柬埔寨,当地的人工成本每人每月不到1000元,但在国内,一名一线工人的月工资接近3000元。”
“棉价、人力成本的差距,的确导致这两年纺织业中低端订单向东南亚地区流失。从去年开始,这种转移更有加快的趋势,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力、土地成本的日渐提升,削弱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不但经营成本低,当地政府对引进外资的热情也高涨起来。”熊晓坤解释说。
然而,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走出去”寻求更优资源配置,建立更高效的跨国供应链,是纺织产业在当前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当前国际纺织产业向更具成本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布局,虽然加剧了国际市场竞争,却能够化解过剩产能,也为我国纺织产业加快建立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了机遇和动力。
事实上,不仅中资纺织公司开始“出海”,今年下半年起,外资纺企在华工厂也纷纷转移阵地。
纺织商会信息部负责人称,日本青山商事计划在印尼建直营工厂,将在华生产比例由70%逐渐降至50%以下;三阳商会计划将羽绒服等部分订单转投缅甸,将春夏夹克衫服类服装订单转向柬埔寨;优衣库则计划扩大在孟加拉、印尼等国的产能,将在华生产比例从75%压缩至60%以下。
针对不少像高德康一样的企业家表达的忧心,熊晓坤告诉导报记者,产业梯度转移不可避免,晚转不如早转。他建议企业,仍可以在高端领域保有位置,比如面料功能化和款式时尚化,而用剩余资金开发高纤、免烫、纳米技术等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型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