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纺织产业未来20年(图)
生意社12月24日讯 从1994年上海第二织带厂破产终结算起,上海国有纺织产业升级已经历了20年时间。从日趋衰落到转型再生,从战略退却到战略进攻,上海国有纺织产业度过了企业大面积破产倒闭和为数众多的纺织员工凄然离岗的艰难岁月。20年后,以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上海国有纺织产业已经升级为一个生产基地遍布全国主要原料产地、产品市场畅通海内外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如果说过去的20年,上海国有纺织产业已经摆脱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约束,成为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的科技时尚产业,那么未来的20年,以纺织文化软实力提升为主要标志,上海国有纺织产业需要占领新的战略制高点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
主导时尚话语权
主导时尚话语权,上海国有纺织产业需要开放心态,走出纺织的行业限制,从追求时尚这一最为广泛的概念重新审视自我的技术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国有纺织企业应当发挥国企优势,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时尚的文化。
在纺织业界,谁来创造时尚?谁来引领时尚?对于纺织产业而言,时尚话语权就是对于中国服装时尚的舆论权利。尽管许多企业都把时尚标签贴在自己的产品上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但究竟由谁来对时尚进行权威发布和解读,尚没有企业敢于涉足。时尚话语权的形成,不仅是企业的努力,更是一个地区在科技、艺术和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
长期以来,时尚话语权被欧美垄断,许多中国企业在产品设计中也走上模仿之路,中国纺织服装产品被普遍视为没有艺术个性和思想灵魂的工业产品,不仅在全球市场建立全球品牌举步维艰,在国内市场也无法完全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同。伴随着中国崛起、国人自信的提升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的日益重视,中国将成为创造时尚的发源地。
上海与东京、纽约、巴黎、罗马、伦敦均为时尚之都,把握时尚话语权利是上海国有纺织产业在未来国内外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根本保障。作为时尚产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上海国有纺织产业应当成为美丽、新潮、酷的色彩需求创造者,并要通过整合创新努力成为具有时尚话语权的领先产业。时尚纺织将汇聚科技、设计、艺术的顶尖创意,并通过服装、纺织产品融入国民生活,影响国民审美情趣。上海国有纺织产业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汇聚了大量的创意资源、设计资源,成功举办了上海国际时装节,上海国际时装周成为了展示国内时尚风向的重要来源之一。上海纺织在发展历史中曾经有800多个品牌,直到现在三枪、飞马、菊花、民光等品牌仍是行业翘楚,而普罗利文、EY等新的品牌已经蓄势待发。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和海派文化特色,以及上海纺织产品曾经在国内享有的盛誉,都为上海国有纺织产业获取时尚话语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主导时尚话语权,上海国有纺织产业需要开放心态,走出纺织的行业限制,从追求时尚这一最为广泛的概念重新审视自我的技术发展战略和市场战略。与国内外影视产业、新闻媒体、大专院校、艺术团体、珠宝行业、汽车行业、文化产业等形成以时尚生活为核心的广泛战略联盟,使得上海制造纺织产品通过名人、名品、名作效应成为时尚的代言人。国有纺织企业应当发挥国企优势,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时尚的文化,树立敢于普及时尚观念、时尚文化、发展追随者的行业自信,在新一轮的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实现商业模式的服务转型
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是上海纺织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之后,向着顾客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选择。
在过去的发展中,上海纺织产业已经出现了申达科宝、里奥纤维、宇航特种纤维等高科技含量纤维,各种纺织产品从日常穿着到日用家纺、医疗用品、消防安全、交通设施、景区建设、航空航天覆盖各个领域。密集的科技含量已经使得上海纺织产业能够利用高科技纤维和相应的科技开发能力,在服务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成为综合纺织服务商,向纺织业界IBM的方向发展。
成为综合纺织服务商,要发挥科技纺织的优势,让纺织产业融入到经济建设的项目需求中。上海纺织产业曾经在外迁过程中在江苏大丰、新疆棉花产区等地区建立的产业园区契合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日趋规范,对于产业用纺织品如膜结构材料,耐火、耐磨、耐热、高强度的特种纤维要求也会日益增加。经济建设中特种纤维取代传统材料成为日渐明显的趋势,这就要求上海国有纺织产业从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不同客户的需要,广泛普及科技纤维的产品性能优势,让不同类型的客户理解并接受这些产品,使得上海纺织产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当中。
成为综合纺织服务商,要发挥创意资源的优势,通过创意产品点燃城市创新激情。荷兰艺术大师霍夫曼创造了大黄鸭,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大黄鸭所游之处,掀起了游人参观的热潮。这一事件的启示是:重视原始创意,搭建创意向产品转化的供应链条,重视创意产品的宣传推广是创意服务的基本要素。在上海纺织开拓的以M50为代表的系列创意产业园区中,已经汇聚了海内外大量的画家、艺术设计机构,为开展创意服务提供了潜在的资源。上海国有纺织产业应当积极利用创意资源优势,搭建创意服务平台,积极促进创意与民用纺织产品、科技纺织产品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