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童装市场:代理洋品牌 痛并快乐着
生意社1月21日讯 虽然巴拉巴拉早已成为当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童装品牌之一,但森马对婴童装市场的“野心”显然并不止于此。
“未来,中国婴童消费市场有1000多亿元的市场份额,而目前巴拉巴拉的实际销量不过50亿元左右,所以,在婴童装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森马服饰副总裁郑洪伟告诉记者。
正是带着对婴童装市场的美好憧憬,森马不断加码婴童装市场。
除了去年将mini巴拉巴拉单独运作外,森马也不断在国际市场寻求同中高端婴童品牌间的合作。其中,通过代理国际品牌进军中高端婴童市场,便成为森马的一个重要选择。
其实,代理国际品牌在本土婴童装市场并不少见。随着童装多品牌化趋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上品牌代理洋品牌之路。
洋品牌“争抢潮”
在婴童装领域,论起代理洋品牌的资历,北京嘉曼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曼服饰)应该称得上是比较老的一家。
“我们从2005年就引进了国际知名童装品牌CATIMINI。当时,在本土童装品牌中选择代理国际品牌的企业并不多。”嘉曼服饰董事长助理程琳娜告诉记者。
虽然嘉曼服饰已经拥有自己的童装品牌水孩儿,但这并没有阻断其代理品牌的热情。此后,嘉曼服饰又分别代理了Timberland、Kenzo、Diesel、BOSS等品牌童装部分,并拿下了Hush PuppiesKids的运营权。
在取得众多国际知名童装品牌的代理权之后,嘉曼服饰在终端运营上也颇为用心。
“嘉曼服饰除了有针对所代理国际品牌设置的终端集成店铺bebelux外,也会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调整运作模式,将认知度较高的代理品牌独立开店运作。例如CATIMINI、KENZO、BOSS等。”程琳娜说道。
同样热衷代理洋品牌的还有好孩子。
据好孩子(中国)集团副总裁郑擎宇介绍,其代理的童装品牌以国际品牌为主,包括耐克童装、阿迪达斯童装、彪马童装和斯凯奇童装等,好孩子会将这些品牌放在其童装品牌集成店“好孩子星站”里销售。
除此之外,派克兰帝也曾对代理“痴迷”一时,“在最多的时候,我们曾代理过5个以上的国际童装品牌。”派克兰帝旗下品牌童壹库销售总监张海铮告诉记者。
国内童装企业为何对代理洋童装品牌的“热情”如此高涨?
要钱,也要市场
对于代理国际品牌的效果,好孩子还是比较满意。
郑擎宇表示,好孩子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国际业务及零售分销业务,两者每年各为集团贡献50%的利润。其中,作为零售和分销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孩子代理洋品牌的营业收入对集团的营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样,受惠于国际童装品牌的还有嘉曼服饰。
在第四届十大童装品牌企业家沙龙上,嘉曼服饰董事长表示,在新光天地,其代理国际童装品牌的终端店铺日销售额最高能达到10万元人民币。
“就我了解,我们代理的国际品牌童装店的营业额一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程琳娜说道。
与此同时,让国内婴童装企业不断扩大代理洋品牌规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童装品牌集成店。
记者发现,不论是好孩子还是嘉曼服饰,在对国际婴童装品牌的代理运作中,都选择了以童装集成店的品牌推出,这也决定了其对代理品牌数量上的诉求。
“这主要是因为童装的流水相对成人装很低,如果以品牌专卖店的形式经营,其每天的营业额很难支撑店面的经营所需。”郑擎宇对此表示。
同时,郑擎宇发现,在童装集成店里的品牌数量越多,其每天的营业收入也会实现相应上涨,这也成为其不断寻找新代理品牌的重要原因。
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是奔着钱去的。
郑洪伟告诉记者,森马自有童装品牌巴拉巴拉本身发展就很好,在国内童装品牌里,其年销售额也稳居前列。因此,其代理国际终端品牌,主要是为了把握中高端童装市场的发展机会,同目前巴拉巴拉中端童装的品牌定位形成差异化的发展形态。
因为森马缺乏对这一市场的相关运作经验,因此,代理成为其目前进军中高端婴童装市场的最优选择。
而在同国际高端童装品牌的接触中,确实让本土童装品牌在设计、运营等方面成长了很多。
但在众多企业通过洋品牌掘金本土中高端婴童市场之时,也有企业在代理之路上走得异常“艰辛”。
代理之殇
综观目前本土婴童装品牌的代理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走渠道代理的路线,即只负责国际品牌在中国地区的销售,不参与生产、设计等环节;一类是运营权代理,即企业会全程参与到所代理品牌在中国区销售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甚至品牌推广宣传等各环节。
“对于所代理的婴童装品牌,派克兰帝一般都会参与到其设计、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张海铮告诉记者,派克兰帝在代理品牌的精力投入上并不比自有品牌少。
因此,随着代理品牌的增多,其自身精力难免被分散,这导致了派克兰帝在自有品牌销售上的下滑。而这对于企业利润率的提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最终让派克兰帝将代理品牌减少至kappa kids一个,以给自有品牌的经营留出更多的精力。
“虽然我们代理品牌的销量不错,但销售额还是自主品牌水孩儿领先。”程琳娜告诉记者。
其实,国际高端童品牌选择放弃中国市场,转投寻求代理商路线,大部分还是因为对中国市场的不熟悉,所以希望通过寻找“探路者”来扫除其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那在“障碍”扫除之后,本土代理企业该何去何从?
对此,本土品牌大多都持以乐观态度。“我们一般都会根据代理方式的不同,同国际代理品牌签订10年以上的代理合同。”张海铮告诉记者。
但在10年之后,本土婴童装品牌给自己带来的是利润、经验还是更强大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