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临时收储落幕 棉花“试水”直补


http://www.texnet.com.cn  2014-01-26 08:26:03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1月26日讯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棉花市场走过了低迷黯淡的一年,迎来了崭新的2014年。在2014/2015棉季,国家将对棉农实施直补,首先以新疆作为直补试点,在全国其他地区暂不实施补贴—采用棉农直补试点方式取代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这意味着国家对棉花价格“兜底”行为的终结,国内棉花价格将回归市场,市场价格将逐步取代此前“国家收储价、抛储价、市场价、进口价四重价格共同主宰市场”的局面。

  棉花临时收储这一持续了三个棉花年度的政策,或将完成自身的使命,退出历史的舞台。

  临危受命

  棉业临时收储政策托市“救火”

  2010棉花年度是棉花行业有史以来经历的最为复杂的一个年度,棉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行情。数据显示,2010年新棉收购伊始,价格便高开高走,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从9月1日的18002元/吨持续上涨到11月11日的31302元/吨,涨幅高达74%,创下了国内棉花价格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棉花大涨之后必有大跌,而且会跌得很惨,所以在棉花价格最高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及时研究出台临时收储政策,准备待棉花价格触底时托住市场。”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回忆说。果不其然,2011年3月份开始,棉花市场行情急转直下,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从3月10日的31228元/吨持续下跌到8月16日的19059元/吨,跌幅达到39%,这种跌势也是前所未有的,整个年度棉价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行情。

  为了稳定棉花市场,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八部门联合发布《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开始实行棉花临时收储制度。据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显示,自2011年9月8日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启动以来,棉花价格已改变了前期不断走低的趋势,呈现出微涨态势。

  “临时收储政策实施3年来,2011年中储棉以每吨19800元的价格收储了全国约40%的棉花产量,2012年、2013年收储价格均为每吨20400元,大幅高于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而且收储了全国几乎90%的棉花。目前,我国棉花的储备量已占到全球的50%左右。如果没有这个政策的支撑,棉花价格肯定会大幅下跌。有研究机构分析,中国棉花收储的三年间(2011—2013年度),国际棉花市场价格在110美分/磅(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吨)左右,较前十年平均水平高30%。”高芳告诉记者,“国家面临压力出面收储,付出也是很巨大的。历史地看,应该客观评价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棉农利益、稳定市场以及保障供给方面,确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国家棉花临时收储连续三个年度累计收储棉花超过1500万吨,确实起到了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以及调动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等作用,可以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为棉农吃了一颗“定心丸”,为棉花产业撑起了保护伞。

  有利有弊

  临时收储政策未能尽善尽美

  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完美无缺的。正如高芳所说:“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实行的临时收储政策,其实是应急政策被迫机制化,短期政策被迫长效化了。”

  客观地讲,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我国棉花产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1年由于棉花价格下降,植棉成本上升,棉农收益同比下降28.6%,若没有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和单产的提升,收益还会下降更多。2012年,在临时收储政策的干预下,棉农收益增加,亩均现金收益增加141元。如果当时没有临时收储政策救市托底,并给予棉农稳定的市场预期,棉改粮、棉改果等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然而,内外价差巨大、纺织企业成本居高、竞争力降低和订单的流失,再加上国家储备棉巨量库存的难以消化,基于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相关财政、市场压力的凸现,收储政策弊端尽显。

  高芳认为,“临时收储政策的确是一个好政策,但仍有它的局限性,不是一个适合连年实行、具有长效机制的政策。”她坦言,临时收储政策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为应对国际市场棉价出现的大幅下跌出台的。当时出台这个政策时,也把它定位于只是一个短期的、应急的政策,为了解决国内棉花出现阶段性的供过于求,由国家出面托市,把纺织企业无力消耗的棉花收起来,暂时性地稳住市场。但是随着棉花临时收储量的连年上升,棉花交易似乎越来越显得单一,市场机制弱化。同时,临时收储政策也直接影响到了下游的纺织企业。由于国际国内棉花市场的较大差价,加上劳动力成本、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叠加,加大了国内棉纺织企业的生产成本,这就降低了我国棉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特别是很多中小棉纺织企业的日子更难过,有些甚至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本为托市“救火”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连续施行,变得有些“常规化”。“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这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但如果连年搞临时收储,一方面国家不可承受,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也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实施了3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已到调整的时候了。”高芳如是说。

  试点先行

  收储政策改为目标价格补贴

  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2014年,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国内棉花价格或将回归市场。

  众所周知,我国棉花种植成本节节攀高,若全部采用进口,最后可能导致棉花产业沦为大豆产业的结局。高芳也肯定地告诉记者,“目前大豆的自给率不到20%,像棉花这种大宗农产品(000061,股吧),从保护农民、稳定棉业、支撑纺织等各个角度来讲,棉花产业都必须要保证2/3以上的自给率。”

  为维系棉花种植,政府出台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但到底如何补贴棉农,则一直是政策的纠结之处。据高芳介绍,对棉花产业来说,还是要推行一个既不影响市场、又对产业各方面都有利的扶持政策,最好的就是研究棉农直补。

  “实际上,早在2007年,中国棉花协会就向国务院报送过《关于建立棉花产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报告》,最有效、不影响市场运行的办法就给农民搞直补。目前,从这3年的收储政策来看,研究直补政策还是有它的必要性。”刚刚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站在国家角度和产业发展角度,我国三大棉区应该既保重点,又通盘考虑。当被问及棉农直补新疆试点后,内地范围将会实行何种棉花政策时,高芳回答说:“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重点扶持新疆棉区是必要的,但内地宜棉地区(盐碱滩涂只适合植棉)不应放手不管。考虑到自然灾害、区域稳定及农业发展规律等因素,应在重点保新疆棉区的前提下,坚持新疆、黄河、长江三大棉区协调发展的方针。

  “2014年,棉花纳入目标价格试点,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农民,另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又能够正常运行,对于棉花政策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高芳最后说道。

  可以肯定的是,棉花新政“试水”会对整个行业和市场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棉纺企业和棉农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棉花新政带来的市场变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收储  直补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