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略传统服饰以橙色为主调
生意社2月9日讯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考古学尤其是夏商周考古和西南考古的研究。
高略村位于黔东南地区的雷公山区,平均海拔约870米,是贵州榕江县朗洞镇的一个苗族村寨。常住户数368户1525人,村民均为苗族,通用苗语,年轻人亦可使用普通话。全村有耕地880余亩,以水田为主,人均田地仅2亩多,但人均占有林地却达到8亩半多,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主要树种有松树和杉树,兼以杂木和竹林。此外,还有红豆杉等珍稀树种。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并普遍种植辣椒、四季豆、大豆、青菜、洋芋、黄瓜、竹笋等菜蔬和饲养家禽、家畜。村民以江、杨、林三姓为最大宗,江姓又可分为两支。据村民讲述,高略最早的居民是苗族,后来的与苗族通婚而苗化的汉族和侗族家族,在高略居住也都在十四代以上,高略建寨应当更早。
村寨西邻高帮,南接高便,包括大寨、小寨、党京、孖略、乌守、乌棒、塘腊、塘告等8个自然寨,其中大寨和小寨地理位置居中,大、小寨以外的自然寨都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因人口增长所分出的自然村。大、小寨位于山间溪谷两侧,依相对的山头而建,平面形状大致呈两个一大一小不规则的椭圆形。大部分住宅建筑属吊脚楼,这种住宅多建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使用“错层型”结构,凭借坡面开成上下两级屋基,上级屋基竖柱较短,使前面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基平行,形成“半边楼”。住宅一般为三层:一层不铺设地板,用于堆放农具、柴火、饲养猪、鸡、鸭等家畜家禽;二层一般用于舂米、做饭、堆放杂物和生产工具,有时也可待客、居住;三层为堂屋和主人的居住空间等。粮仓集中建于寨外的村寨边缘,大、小寨外各有三处粮仓集中地点。作为公共聚会的场所芦笙坪,大寨有两个,小寨有一个。护寨林位于小寨寨口的土坡上,内有一棵树干周长达3.5米的大枫树,林中有斗牛坪。高略以西与乌棒之间的情人坡属于高略八寨的公共区域,亦是八寨的游方场,青年男女过节时往往来此约会,也是平时男女约会游玩的最佳地点。新近开辟的通往高帮的村际公路从大、小寨东北侧通过,将两个寨子内的错综复杂的寨内道路联系起来。受地形地势影响,高略的田地大多是山坡的梯田,以小沟和楠竹作为水田间的引水道。村子东南部的小寨区域树木和楠竹很多,植被较好,居住区以东是寨中墓葬的集中区。
高略村的民族传统服饰一般以橙色为主色调,基本图案由对称平铺的菱形格子和环绕四周的鲜艳彩条组成。女性上身一般着左衽或对襟,衣服外面还会系绑缚在腰间的饰带,身后部分缝较多装饰;下身一般先穿黑色百褶裙,围裙由两片长方形的布组成,分前后绑缚在腰间,百褶裙外一般衬有当地特色的苗族围裙。女性有时还会穿绑腿,绑腿外系脚绳。男性服装都是对襟,配普通的深色裤装。小孩的衣服装饰有闪亮的铃铛,走路时叮当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