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棉都”,力促农业转型
“全国每百人中就有一人穿着天门棉花生产的服装。”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天门市委书记柯俊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自豪地说。天门是我国著名棉花产区,素有“棉乡”美称,是国家优质棉出口基地。天门棉花总产量长期居全国县市之首,其色白、质优、富韧性,被称为“棉花中的钢筋”。近年来,天门立足特色打造“中国棉都”,全力培育合作航母,用工业化、市场化理念谋划农业,依靠加工走出一条强农富农的特色产业之路。
柯俊介绍,我国棉花产区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新疆等地,主要棉花销售市场有天津、郑州和合肥,主要纺织企业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沿海一带,而天门正处于“北棉南纺”产销链条的核心区段,在天门建设棉花交易中心有着现货交易的优势。同时,天门的公路、铁路、水路交通便捷,又是武汉1+8城市圈成员,物流优势同样突出。
打造“中国棉都”,天门已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在这条棉花产业链上,靠棉花吃饭的企业已超300家,其中规模以上48家,去年产值达172亿元。而未来以棉花交易为核心,通过发布天门棉花现货指数,实现“中国棉价看天门”,有望带动300亿元的棉花产业投资。
柯俊认为,将天门建成“中国棉都”,首先要“攀大靠强”在全国布局落子。为此,天门市已经与新加坡奥兰、印度百德瑞斯等国际棉业巨头达成紧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中储棉集团合作,成为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的代储库;与新华社联合推出天门棉花现货指数,推动湖北成为全国棉花价格中心。
另一方面,天门也要通过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天门)棉花交易中心,直接促使棉花种植、棉花初加工、纺织、印染、服装等环节形成全产业链。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中国服装商情的发布、中国时装T台秀、中国服装文化节等多元素多环节的立体组合,将实现生产要素西进、北上、南下和东出,在拉伸棉花之乡产业链的同时放大产业价值。目前,天门50万平方米的棉花仓储库基本建成,年存储量100万吨,相当于全国年产量的12%。同时交易中心还提供棉花仓单质押、现货交易、代管代储、赊购赊销、仓储物流等多种服务。
“棉花交易中心如同一块磁铁。”柯俊告诉记者,虽然交易中心投产不久,但在周边几公里范围内,天门所谋划的棉花工业园区正在成形,天仙公路沿线就有十几个棉花产业加工厂同步建设中。一条集现代种植、初级加工、纺织织造、服装生产、棉籽棉壳棉副产品深加工、棉花贸易、纺织机械制造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雏形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