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纺织承接转移既有优势又有热情
生意社3月13日讯 近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带队的调研组来到四川,调研四川省纺织工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情况及其转移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
据四川省经信委副主任陈立东介绍,2013年,四川省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589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8亿元,同比增长9.9%,总量稳居西部第一。
四川省有35个县(市、区)和20个产业园区将纺织产业列为当地(园区)优势产业或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成都新都区龙桥的童装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童装名镇”,彭州被命名为“休闲服装名城”。彭州、富顺、广元利州的3个纺织服装园区还被授牌为“产业转移试点园区”。四川省的聚苯硫醚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三聚氰胺纤维等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全国名列前茅。“雷迪波尔”、“欧度”、“琪达”等服装品牌在西部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宜宾丝丽雅”被评为中国出口名牌。
近年来,四川省纺织工业积极发挥劳动力资源富集、技术支撑有力、产业体系健全的综合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从2011年以来,四川省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493亿元,占到西部地区的1/4强,这些投资中除原有企业技改投资外,有15%左右为外来新建企业或兼并重组企业的投资。其中,广元纺织服装科技产业园、广安牛仔服装产业园均是当地在沿海地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家联合发起的回乡创业项目。四川意龙印染有限公司是从广东省承接来的印染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年产9000万米的印染生产线,目前正在积极打造全国工装生产基地,拟再投资5.35亿元建设服装创新孵化园。这些承接的产业园或企业,为四川纺织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先进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为四川省纺织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陈立东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的设想:一是以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二是以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承接;三是以技术创新助推转型升级;四是以新型纤维产业化推进产业用纺织品发展。
四川省纺织各有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园区及重点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如印染业作为整个四川纺织产业链发展的瓶颈,不能够简单“一刀切”。
张延恺表示,除了四川传统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外,通过此次调研,四川纺织的技术人才优势、研发优势、科技创新能力给他留下了较深印象。他表示,四川地方政府对纺织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园区、企业积极努力,行业协会工作卓有成效。张延恺表示,今后将认真研究梳理四川纺织发展及承接东部沿海转移方面的有关问题,对四川纺织的发展给予更多关注、支持。
- 四川南部县夏茧收购结束 量价齐升 (09-08 10:43)
-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四川茧丝绸行业发展稳中向好 (08-07 10:10)
- 成都公布26批次不合格服装名单 拉夏贝尔等上榜 (03-16 08:50)
- 四川医疗场所公共用纺织品监督抽查初显成效 (02-27 07:54)
- 四川四个蚕桑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01-29 15:40)
- 四川纤检局培训服装纺织品知识 保障质监执法准确性 (12-04 08:05)
- 四川加工贸易进出口10月创2014年单月新高 (11-19 10:15)
- 四川纺织品服装出口额9月环比大幅下降 (11-05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