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源远流长
生意社3月25日讯 从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在横亘古今的纺织时间隧道中,中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也汲取了世界的营养。璀璨由此绵延不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当时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操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飞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
秦汉到清末,蚕丝一直作为中国的特产闻名于世。大宗纺织原料几经更迭: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与此同时,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织机形成了素机和花机两大类。花机又发展出多综多蹑(踏板)和束综(经线个别牵吊)两种型式。宋代以后纺车出现适应集体化作坊生产的多锭式。在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利用自然动力的“水转大纺车”。纺、织、染、整工艺日趋成熟,织品花色繁多,现在所知的主要织物组织(平纹、斜纹和缎纹)到宋代已经全部出现。丝织物不但一直保持高档品的地位,而且还不断出现以供观赏为主的工艺美术织品。元、明两代,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的日常衣着由麻布逐步改用棉布。
18世纪后半叶,西欧在手工纺织的基础上发展了动力机器纺织,逐步形成了集体化大生产的纺织工厂体系,并且推广到了其他行业,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西欧国家把机器生产的“洋纱”、“洋布”大量运到中国。从1870年开始,中国引进欧洲纺织技术,开办了近代大型纺织工厂。
新中国成立后,纺织生产迅速发展。棉纺织规模迅速扩大,毛、麻、丝纺织也有相应的发展。纺织技术也有提高,已有能制造全套纺织染整的机器设备,化学纤维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开始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在大工业化生产的前期,主要以引进外国技术为主,随着纺织技术的逐步提高,逐步实现了自力更生进行大规模的革新和改进,发展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