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将收紧纺织染整行业防污标准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3月26日透露,正在就《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意见,按照这一技术指南的要求,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标准将收严。
我国纺织工业产业链完整、种类齐全,是我国的优势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据显示,我国棉纱、棉布、呢绒、丝织品、化纤、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到4130万吨,产量占世界57%,内需占70%。
但纺织染整废水总量大、污染严重且难处理,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也是纺织工业环保工作的重点。
据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介绍,2010年,我国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1.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10.2%,均位居行业第3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介绍,染整加工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中连接前道纺纱、织布和提升后道服装、家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的关键产业,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之一,但同时也是污染最重的环节,其废水排放量占纺织工业总排放量的80%,且水质具有CODCr浓度高、B/C低、pH高、色度高等特征。上述技术指南编制说明介绍,我国纺织工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充分竞争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占0.4%,中小企业比例占99.6%,非公有制企业占95%。纺织染整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水源丰富和经济发达地区、长江、黄河、珠江、闽江和淮河流域下游;东北海河流域也有一定分布。从省份看,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5省的染整布产量占全国的92%以上。
据记者了解,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较发达,其对环保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地区的一些企业迫于环保压力,逐渐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
但伴随着企业的西移,污染也在扩散。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介绍,在技术设备方面,我国纺织染整行业产量占世界57%,但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除极少部分先进企业采用世界先进水平设备,行业总体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不高,行业管理数字化、自动化比例很低,少量企业实现三级计量,50%企业做到二级计量,小企业只做到全厂总能耗、水耗、物耗计量水平。
编制说明介绍,印染行业过于密集分布于东部环境容量缺乏地区。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能耗为其3~5倍,水耗为其2倍,染化料用量为其1.2倍。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我国《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于2012年10-19日发布,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根据落实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需要,调整了控制排放的污染物项目,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纺织染整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该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各地根据自身特点也制定了严于国家要求的地方标准和相应政策,如江苏省于2004年6月1日发布《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670-2004,该标准适用于纺织染整工业企业及接纳纺织染整工业企业废水的集中式工业污水处理厂,高于国家相关标准。
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棉花学会理事长喻树迅在“中国彩棉·2014生态论坛”上对记者表示,纺织染整行业污染防治的源头在于健康、环保新材料的应用。
喻树迅说,彩棉是天生带有颜色,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棉花,“彩棉具有自然、古朴的色泽,无需漂白、印染处理,从而减少了加工工序,相应减少了污水的排放,也避免了加工时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禁用染料、有毒助剂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环境的破坏。”
喻树迅告诉,目前,中国彩棉集团已掌握了全国95%、全世界60%的产量。近年来,以彩棉为原料的婴童服装年增长率在30%以上。
环保部上述编制说明称,纺织染整行业推进低污染及先进的生产工艺,有助于使我国纺织染整工业走上高效、节能、低污染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