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 棉农种植意愿下降


http://www.texnet.com.cn  2014-04-29 07:52:36  来源:中国广播网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4月29日讯 编者按:作为一项保护棉农利益的政策,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棉花市场可以说是居功自伟。但由于国际棉价低于国内棉价,国内纺织企业成本高,导致棉纱需求疲软,中储棉库存量大,财政补贴压力增大。从今年4月起,国家决定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将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同时也将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那么,目前全国棉农的种棉意愿如何?在后收储时代,棉花产业发展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除新疆以外,主要种棉大省的种棉面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比如湖北省,今年棉花意向种植面积600万亩左右,比去年减少10%以上。而在产棉大省山东,棉农的种棉意愿同样不强,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从去年的850万亩降为650万亩。山东省滨州市秦皇台乡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军认为,这是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必然结果。

  王建军:“国家不收储了,棉农心里没底儿。能不能保证8块钱一公斤都不好说,如果低于4块钱,对农民的积极性是打击,没有直补,现在只知道在新疆有直补,内地感觉不好说啊。”

  据记者了解,在取消棉花临时收储后,国家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目标价格按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确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布了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当市场价格低于这个目标价格时,国家将对新疆试点区棉农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将不发放补贴。

  但由于目前这一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只在新疆试点,这让湖北、山东等地的棉农有些不知所措。王建军介绍说,由于山东滨州大多是盐碱地,农民只能种棉花,但因为对未来市场行情没有把握,现在只要地好一点的,农民都改种粮食作物了。

  王建军:“原来是100%的全部种棉花,现在还有3成的改种粮食了。”

  在得知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王建军把合作社库存的棉花赶紧清空了。他说,一天一个价,趁着还有利润就把棉花都卖了。

  王建军:“赶紧卖了,合作社的500多户没有剩的,全部卖了,在停止收储之前全部卖完。作为棉农最担心的就是这个,直接利益,所以全部销售。”

  业内专家普遍预测,后收储时代第一年的棉价可能会在每吨16500-17500之间徘徊。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没有目标价格补贴的棉农收益会怎样呢?农业部农研中心研究员刘锐认为,棉农收益恐怕会大打折扣,情况不乐观。

  刘锐:“棉农的收益,从植棉成本来看,从2013年每亩的植棉成本达到2000元,每公斤籽棉的种植成本像新疆也是达到6块钱,在长江黄河流域也是达到8、9块钱每公斤,可以说每吨一万六七对农民生产成本来讲也就是刚刚平本的水平,所说的平本就是把农民的用工也折算进去了,可能赚个辛苦钱。”

  眼下,农民种多少,国家收多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认为,2011年9月起国家实施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棉价,但是也造成了国内棉花价格远远高于国际棉价,使得棉纺企业生产成本过高,压力太大。同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也不利于国内棉花生产向着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徐文英:“多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客观上是保护了棉花落后的生产方式,应当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种棉成本,推广种棉机械化,应该是政府部门大力提倡的。为什么我们的农民要一家一户的种棉,我在美国,别人几十亩的棉田,几个小时就收完了,我们现在就是大量人工到河南四川收棉花。如果能把种棉成本降下来,不用棉花这么多补贴了,成本低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既然棉花临时收储被取消,作为棉花生产者,就必须做好在市场上承担风险的准备。为了保证利益,王建军的合作社这两天和一家棉纺企业签了订单,希望借此来迎接未来不可预知的棉花市场。

  王建军:“一个是希望国家调控,如果卖不出去怎么办;现在也在自己想办法,基本是订单了,价格是保证市场价格。如果停止收储了,俺能卖出去,普通棉农卖不出去了咋治啊?合作社是弄到订单了,但是大部分棉农怎么办?”

  其实王建军的担心不无道理,小家小户种植棉花在除新疆以外的棉花大省比比皆是,未来他们的种棉出路究竟在哪里呢?中储棉总公司信息中心市场总监张福利建议,普通农户应该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走规模化种植之路。

  张福利:“现在呢,在国外一般都是订单农业,订单农业的价格都是谈好了,可能就是跟期货之间,谈个差价,这是一个趋势。普通农户也可以利用这个方法,让他去做保值去做交易,因为一亩地两亩地也很难做订单,还是得走合作社的路,还得把规模做起来。”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种植面积  收储  棉花  棉农  直补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