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勇:科技创新是纺织业发展核心
“实现转型发展,由‘大’转向‘大而强’,并在部分领域引领世界,是今后5~15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而持续的科技创新将成为纺织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在以“我国纺织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的第18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上如是说。
俞建勇表示,纺织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
2012年,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约4500万吨,占全球纤维加工量的50%以上。相关从业人员约有2000万;规模以上企业达3.7万户;工业总产值5.78万亿元,占全国的6.4%;纺织品服装出口262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8%。
尽管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科技进步显著,并带动了产业创新发展,但在俞建勇看来,我国纺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仍相对薄弱,在体现产业向高端、可持续发展的纺织原材料,高端及高技术纺织品创新设计与开发,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染整技术以及应用电子、信息、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等方面仍有待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纺织产业发展已进入由“大”向“大而强”转变的攻坚阶段。然而,不少企业反映政府部门对纺织业科技创新重视不够,将纺织产业列于科技创新边缘,认为“传统行业无科技创新”。
对此,俞建勇并不认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应包括新型纤维材料、新兴产业用纺织品以及生态染整、先进纺织装备、纺织产业信息化等。”他建议加大新兴纺织品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纺织产业相关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仍很不完整。据山东省纺织行业协会统计,该行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仅占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且现有的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大多尚未承担起企业技术创新的角色,二次开发多于原始创新。
“纺织行业中最为短板的是负责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开发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布局不够完善。”俞建勇直言。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布局,完善国家层面的纺织科技创新研发基地。
从纤维制造、纺织加工、染整加工到纺织终端产品,纺织业涉及的产业链很长。同时,产业链上各环节涉及加工工艺、化学、物理、机械、信息、环境、生命科学等多技术和多学科。
“以协同创新交叉融合多种新科技,推进纺织科技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俞建勇说,纺织产业的科技创新不仅要实现行业内产业链协同创新,而且要实现多学科及跨行业的协同创新。
事实上,我国的纺织行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99%以上是中小企业。为进一步推动中小纺织企业的科技创新,俞建勇认为,应由政府主管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培育和建设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纺织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此外,高层次人才在纺织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占比逐年走低,在纺织高等工程教育中轻工程实践现象突出,这都严重制约了纺织行业工程科技发展。为此,俞建勇呼吁加强纺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纺织产业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科技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快纺织产业走向生态、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向新兴产业领域深度拓展,进一步推动纺织产业适应和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俞建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