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刺绣告别“四怕”
丝线是刺绣作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丝线本身的质量对刺绣成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市场上的大多数丝线,都在防晒、防水、防脆化、防褪色方面存在问题。投资收藏刺绣艺术品的人士,经常担心绣品在长期保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刺绣虽然让人赏心悦目,却存在怕日晒、怕潮湿、怕脆化、怕掉色等技术难题。
近日,一种渗透着高技术的“升级版”丝线在镇湖中国刺绣艺术馆首次发布,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展示了新鲜出炉的苏绣丝线色卡,每张色卡上有3种颜色,由深至浅,依次排列,通过段染技术制造出的丝线,时尚感十足。它是苏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镇湖)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它不怕光,不怕水,不脆化,不掉色,很耐用,有望能从根本上改变刺绣工艺。
传统丝线有“四怕”
丝线本身的好坏对刺绣成品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上的大多数丝线,都在防晒、防水、防脆化、防褪色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镇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刺绣协会艺术顾问秦怀宇说,目前常用的保护措施,就是把绣品镶嵌在玻璃框中,这又带来了其他问题。“玻璃可能有残存的杂色,还可能会反光,阻碍了人们欣赏刺绣作品的‘本色’。”
据秦怀宇介绍,传统刺绣用线有数种:丝线、纱线、金线、银线、棉线及绒线等。其中丝线是基本用线,金线和银线则用以绣平金盘龙等,纱线用来绣布料枕套、桌布和童装等日用品,绒,过去以用戮纱为多,而现在刺绣中却很少使用。用植物颜料染成的色线,耐久性强;用矿质颜料染成的色线,容易褪色。因此,刺绣者多选用科学方法染成的不褪色的线,以达到经久耐用的目的。
反复试验助“升级”
据介绍,去年12月开始,刺绣大师周海云的云帆刺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同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合作,在镇湖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周海云的女儿陆晓琳开始同苏州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工作,从艺术、技术两方面研究如何攻克丝线的这些难题,提高耐光、耐晒、耐水、耐磨、耐酸碱等指标。
研究人员还根据染料的温度、比例、浓度、助剂、时间变量等方面着手改进染丝工艺,经过反复实验、数据分析,并通过后期的晾晒实验、水洗实验等程序,研究人员从染料的温度、比例、浓度、助剂、时间变量等方面着手改进染丝工艺,经过反复实验、数据分析,目前已研制出近1000种颜色的丝线。研究人员把这些丝线送到国家丝绸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显示:该丝线的耐水色牢度达到4~5级,超出国家的3级标准;耐光色牢度达到4级,而国家对此尚未定立标准。这让苏绣在四大名绣中再次领先。
丝线好不好用,绣娘们最有发言权。“色泽鲜亮,手感柔软,有利于提高绣品的整体效果”、“用三毛毛绣,平时用手刮一下就断了,现在我手上有点湿,也没有刮断”、“更易劈丝,分到一丝、半丝都非常好分,并且不毛糙”,朱寿珍、姚彩珍、姚梅英、陈红英等知名绣娘在试用过这些丝线后,都发出了赞叹。而几位缂丝工艺师也对这种“升级版”丝线表示出浓厚兴趣,希望可以采用。
制定规范产业化
为推动该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工作站研究团队还制定了规范化的色标、色卡,目前已完成了千种颜色的染制,并为每一色定制了34个具体色阶。这就相当于给各种丝线起了名字,更有利于绣娘判断色彩,找出最合适的丝线。比如,一位绣娘上次在处理某个特殊色彩时,觉得某一两种丝线很合适。下次使用时,她直接根据丝线的‘名字’来寻找就可以了,而不必再重新判断是不是上次的那种线。这就缩短了刺绣配线时间,提高了配线准确度。从而提高作品整体艺术效果。
苏州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宁正法说:“我们计划在2年内,把丝线颜色种类丰富至8000种以上,那时,就可以满足刺绣从业者对所有色系的需求了,届时,我们就将正式把这些丝线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