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博会中的“甜蜜生意”
众所周知,家纺门店的销量主要来源于四种消费模式:团购、乔迁、换新和婚庆消费。由于受到上层建筑的制约,团购消费近年来出现严重萎缩,乔迁消费受到房地产不景气的关联影响,亦呈现出萎靡不振,而换新消费则受限于床品耐用消费品的属性,一直在低位徘徊。
在门店销量构成的四种消费模式中,婚庆消费无疑是最具备市场潜力的。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241万对,比上一年递增0.73%。如果按照每对新人购买3000~5000元的床品来计算,那么每年全国婚庆床品蕴涵了500亿元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整个家纺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笔者预测,2014年国内婚庆床品市场将呈现出“井喷”态势。因为“2014”音同“爱你一世”,中国人置办喜事喜欢博个好口彩。
如今,“得婚庆者得天下”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众商家开始跃跃欲试,纷纷投入到这场婚庆市场的争夺战中。于是,越来越多的营销力量和研发费用被投入进来,纷纷推出新的婚庆花型、婚庆风格,婚庆床品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然而,浮华背后尽显苍凉,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广策略,使婚庆床品“养在闺中”,鲜为人知,大投入并没有带来大回报。不过,受婚庆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的刺激,业内实践和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过。多年前,便有家纺企业尝试建立独立的婚庆家纺门店,当时在业内引起一阵轰动,但是因受限于消费群体狭隘性和产品结构单调性等因素的制约,这种模式尚未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行业不断的尝试和反思中,家纺婚博会应运而生,这种以婚庆床品为主体,以准新人为目标群体的推广模式,实现了婚庆床品与目标消费群体的精准对接,表现出了强大的市场应对能力。三联家纺作为婚庆床品的领军品牌之一,婚庆系列向来是该品牌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在行业内亦是首屈一指。虽然婚庆优势明显,但近几年来三联家纺在婚庆市场的份额却始终没有实质性提升。直到2013年,三联家纺海门店举行了首届婚博会,并在短短12天时间实现了婚庆类床品销售187万元的佳绩,几乎等同于海门店往年婚庆类床品销售总额的50%,同时也一举确立了三联家纺婚庆床品在海门地区的王者地位。在市场竞争熙熙攘攘的今天,各种营销手段尽显颓势,婚博会推广或许将成为家纺行业新的增长点。
那么,如何通过婚博会推广实现掘金婚庆市场的目的?《孙膑兵法·月战》有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天时”是前提,婚博会成功开展必须借助合适的时机。按照中国传统习俗,结婚高峰期一般集中在劳动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其中国庆节结婚人数达到顶峰。根据“新人会在结婚前1~2个月集中采购婚庆用品”的消费特点,行业将在8月份迎来全年婚庆销售的黄金期。为此,品牌必须伺机而动,运筹帷幄,积极把握市场销售的主动性。
然而,家纺企业要切记,婚博会的开展与常规促销是不同的。常规促销是一种粗放化的营销模式,往往通过高频率、高密集的广告发布,以追求到达活动现场的绝对人数。而婚博会推广则侧重于精准化营销,通过有的放矢的广告投放,确保实现高成交率和高客单价。从常规促销到婚博会推广,实则是从粗放化营销到精准化营销的转变。要做到精准化营销,笔者认为:必须立足目标消费群体,缜密思考与客户息息相关的三大问题,即结婚新人如何获悉婚博会信息;获知信息后的新人为什么愿意前来参加婚博会;到达现场的新人如何促成其成交。
以上三大问题涵盖了三个方面:客户的信息获悉、客户的参与意向和客户的购买程度。以往的促销活动,家纺企业都是站在活动的角度来探讨活动的开展,而忽略了消费者本身的心理趋向。只有有效解决以上三大问题,婚博会推广过程中的一切难点才会迎刃而解。
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推广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做不好的生意,只有做不好的客户。市场的萧条无法阻挡企业求新求变的思维,终端的萎靡无法阻止品牌搏击市场的步伐。笔者认为,婚博会一定能撬动家纺市场的巨大份额,使企业真正实现掘金婚庆市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