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工业进入发展深水区须注重四方面提升
我国非织造工业已经进入发展深水区,这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我们将越到更大的阻碍遇难题。
我国非织造工业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其中中小型企业不在少数,中低档产品多、高技术含量产品少、现代化管理水平低、人才流动频繁、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等问题不容忽视。要安稳度过深水区,我国非织造企业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全面提升。我认为,主要有4个方面亟须改善:一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运行活力;二是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三是提升企业的创新动力;四是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能力。
借鉴经验提升运行活力
一个企业不能死水一潭,应当具备很强的活力,像水一样流动起来,才会正常运行。提升企业的活力主要体现在加强企业运行的规范化。
企业运行规范化,包括整个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生产的规范化、设备的规范化、技术的规范化、原材料的规范化、产品标准的规范化及采购和销售的管理规范化。国内产业用企业要想完善内部运行模式,借鉴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十分必要,例如美国杜邦公司、日本丰田公司的系统化运行管理模式等。国内知名的非织造布生产企业福建恒安集团就曾经陷入内部运行难题,导致公司经营困难,直到后来引进国外相关企业的管理专家对公司进行大规模革命性的整顿,公司运转逐渐步入正轨,才有了今天每年几十亿元的销售额。
一带一帮提升技术实力
企业的根本目的是盈利,盈利由产品决定,产品由技术决定。对于非织造这个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行业来说,产品只有具备高的技术含量,才能赢得市场,所以技术实力就成了企业的基本目标。
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实质上就是凝聚一定的技术人才,最重要的是实现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组建产学研用机制,带动企业开发创新,或帮助其引进先进技术,或共同合作开发,一带一帮才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促进企业发展。
中国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步晚,发展不成熟,相比于其他行业的“海归”人才少之又少。企业老板多半是技术出身白手起家;骨干员工多是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才有成就;专业人才培养面不广却又流失严重。这样的现实境遇决定了我们对于行业内尖端科技的极度渴求,而缓解这一局面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引进外资企业。
品牌产品提升创新动力
企业要以创新来驱动发展,在深水区发展更需要深层次的创新。这就要求非织造企业在原材料、设备、工艺、产品乃至管理诸方面都必须进行创新。
企业的竞争力就是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就是盈利。我国非织造企业的创新重点在产品创新上,要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一个企业有一个或几个品牌产品那就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才是所谓的成功。不过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产品的品种不一定要多,但质量一定要有保证,技术含量高、自主创新研发的产品才是企业的品牌产品。同时,我们的企业在保证国内市场的同时,努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打入国际市场,去挣外国人的钱。
闭环逻辑提升现代管理能力
企业要实现正常运转,管理是关键,而管理的关键是一把手,其次,高管层、中层、基层的管理人才也必须提高管理能力。一层层管理者都必须对上级负责,层层管理按照管理的规范化、管理的合理化、管理的制度化来完成各项任务。
目前,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在内部运行方面都面临着三重问题:一是管理规划性差,二是管理合理性差,三是管理制度化建设不完善。换句话说,完善的制度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而实现合理性则需要完整规划的引导,要想有完整的规划又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因此“规划性、合理性、制度化”这样的闭环逻辑才是最完美管理的方式。
不少私营企业的管理遵照“老板说了算”的规章制度,忽视信息渠道建设,对国家政策变化、行业信息更新了解不及时。体现在用人方面,如果老板喜欢听话的员工,那么即使该员工技术水平不高也会重用;相反如果老板喜欢会干活的员工,那么即使这个人不怎么听话也不影响前程。这样的择人方式对于原本就难管理的技术团队更显混乱。
企业关键是管理,但难在技术管理上,老板要管,各级领导也要管。但要管要理,管要管好,理要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