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增长乏力 平湖服装产业创牌谋提升
今年上半年,平湖市服装产业规上企业数和从业人员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13家和6907人;累计实现产值55.8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8亿元。整个产业的比重从2011年末的17.74%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6.46%。
这组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平湖服装产业产值减少、比重缩小的现状。不过由于平湖服装业生产通常在下半年,平湖市经信部门预计全年平湖服装业产值与去年基本持平,可能小幅增长。
小幅增长仍难掩平湖服装业近年来的“疲态”,该市服装产业30年来形成的优势正在消减。这一产业是否真会沦为“夕阳产业”?背后原因何在?又该如何寻找新增长点?
劳动力成本上涨
订单转向东南亚
平湖市杰圣特服装有限公司是平湖市一家中小型服装企业,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60%用于出口,40%为内销。公司总经理沈龙杰告诉记者,早几年,公司出口的比例要更高一些,“这几年,由于工人工资成本增加等因素,外贸订单向内地和东南亚国家转移,公司减少了三成订单。”
承接国际订单、出口创汇向来是平湖服装业的一张“王牌”,然而近年来平湖服装外销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从2013年的62.31%下降为今年上半年的59.12%。
正如沈龙杰所说,一部分国外订单向内地和东南亚转移了,而劳动力价格正是吸引订单转移的主因。据调查,目前平湖当地服装企业除了提供养老保险和公积金外,一个成熟的服装工人年工资在4.5万元左右,一个车间主任在6万元到8万元之间,而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一个服装工人的年收入相当于人民币1万多元。同时,一线劳动力短缺、新生代农民工“高流动性”也使平湖服装产业遭遇挑战。
另外,没有掌握核心的研发设计和产品营销环节,也是导致整个产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平湖市共有1000多家各类服装企业,总体以外贸加工为主,拥有自主品牌的屈指可数。而自2011年以来平湖没有新投产的服装企业,产业生产能力已饱和甚至过剩。
创牌寻找新增长点
值得欣喜的是,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订单多为低端订单,中高端订单继续向平湖大型规模化企业集中。平湖市10强服装企业的产值占平湖服装规上企业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四成以上。
当前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大批中小型服装企业何去何从?
据了解,在当前的内销中,杰圣特服装创立了自有品牌“冰神岛”,同时,公司继续为“乔丹”等品牌贴牌生产。凭借内外销“两条腿”走路,公司2013年实现产值1400万元。不断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从加工、贴牌走向创牌正是政府部门引导平湖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以平湖市10强服装企业浙江伊思佳服饰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的外贸订单已经安排到了10月底,而内销的YISIJIA品牌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了近30%的提升。这家曾经给大企业做加工、做“贴牌产品”的企业,正是凭借自有品牌YISIJIA打开了内销市场。
另有企业像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一样,从生产传统服装转向儿童游戏装,打造出国内首个自创儿童游戏装品牌伊佳林,填补了市场空白。
平湖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努力使这些“名牌、名企”发挥“滚雪球”作用,带动众多平湖服装企业走向品牌之路。同时,为了带动企业品牌发展壮大,平湖市每年还举办中国·平湖服装设计大赛,共同提高平湖服装产业整体知名度。
此外,平湖服装产业还借助平湖服装文化创意园等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充分发挥阿里巴巴产业带作用,闯出了一条“平湖服装”转型升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