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储改为直补政策 郑棉主力合约跌幅创近五年新低
“原标题:察言观市:花落终有花开时”
失去国家政策收储的棉市犹如被妈遗弃的孩子,“随风飘荡”,“孤苦无依”。据显示,今年5月以来,由收储政策改为直补政策后,郑棉主力合约跌幅达13%以上,创出近五年的新低。与此同时,国际棉市也开启了下跌行情,比郑棉更甚,近三个月,美棉指数累计下跌29.8%,刷新五年内的低点。
为了保障生产和供应,国家对棉花的供销一直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从2011年度起,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虽说此举令棉价得到了保障,棉农利益得到了保护,但这几年全球棉花产量持续增加,内外棉价深度倒挂导致国内棉纺织企业因成本高企而缺乏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优势,纷纷陷入生存困境。此外,从实施效果来看,一心为农的收储政策也没有达到让棉农真正受益的目的。在收储政策遭诟病的情况下,国家调整棉市干预措施,改为直接补贴棉农,这样既能让棉农真正得到实惠,又能避免中间商的盘剥。
可以看到,随着直补政策的落地,长期被“冰封”的郑棉市场开始摆脱“政策市”的束缚,成交量和持仓量快速攀升,市场话语权逐步回归“供需市”。近些年美国主要棉区天气良好,利于棉花生长,美棉产量提升显著。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报告显示,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量预计为2534.8万吨,相比前一个月调增10.9万吨;期末库存再次攀高,至2300.9万吨,调增64.5万吨,较2013/2014年度上升5.1%。与此同时,美国农业部还预测,2014/2015年度美国国内棉花产量为359.2万吨,调增32.6万吨,较2013/2014年度提升27.8%;年末库存为113.2万吨,较2013/2014年度大幅增加92.5%。尽管中储棉预计2014年全国实播棉花面积较2013年减少1034万亩,降幅达15%,预计全国总产量较2013年减少80万吨,降幅达11%,但是国内棉花减产量无法抵消外部棉花的供应增量。
此外,国内棉纺织企业开工率持续下降,棉花消费量接近五年以来的最低值,也严重削弱了需求端消化外部棉花供应增量的能力。据显示,2013/2014年度我国棉花消费量为751.2万吨,同比减少32万吨,预计2014/2015年度全国消费量依然维持低位水平,供应过剩的局面难以转变。迫于棉市供需失衡的压力,近期国家储备局表示,将于8月底停止投放储备棉。尽管此举会在短期内缓解棉市供应压力,但无法扭转中长期的供需矛盾。
我国连续三年大规模高价收储,不但让自身的库容处于饱和状态,而且也让外部棉市产生了依靠,出现了“中国会买单”的心态。今后,我国不再执行临时收储政策,内外棉价的同步下跌无疑宣告了全球棉市去产能之门的开启,棉价由供需说了算。或许只有父母撒手不管,让孩子学会适应社会,才真正有利于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