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更难就业季”新动向
毕业有时,后会无期。今年有727万人同时走出大学校门,超越去年,成为“史上更难就业季”,而经济不景气,招聘岗位减少,则带来更多求职困难。
就业寒潮
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前不久发布的《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该机构认定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这意味着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与去年相比还会加剧。
7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召开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14年上半年不足一成毕业生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
尽管外界已经开始感知这种就业的寒潮,政府也开始频频发力,但不少高校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却又另外的看法。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负责就业方面人士透露,目前来看今年学校的就业整体情况和去年差不多,今年这些企业在招聘数量和职位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该院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与本地服装纺织产业对接,据悉,该院千余名毕业生中,仅“七匹狼”公司便录用了20余人。
一些泉州高校就业工作办公室的老师表示,没有找到工作更多的是自身原因,例如期望太高,对薪资、环境要求比较多。华侨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华侨大学国际工业设计研究中心主任认为,这一批毕业生基本上都是90后了,他们很有主见,对就业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降低就业门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说。
求职之路
不过,今年的宏观环境正在改变这种状况。
香港大学2014届法律硕士陈文琳,在泉州长大,在复旦大学就读本科,今年毕业至今工作仍未落地。她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踏上曲折的求职之路,她共投递了六七十份简历,拿到20多个公司的面试机会,但还没有拿到offer。
现在陈文琳决定回泉州找工作,“泉州环境好,而且家人都在那里,可以节约很多生活成本。香港虽然好,可是给大陆学生的机会还是太少,压力又太大。”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毕业生也显得越来越务实。今年刚从泉州师范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小黄一开始希望去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但后来去了泉州电视台担任记者。她对现在的工作挺满意,她说:“至少找到了和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是挺好的。”
同样毕业于泉州师院的吴锦榕希望从事餐饮行业,但事与愿违被一家汽车服务公司聘用。他说:“虽然跟之前我想的有很大出入,但是目前还没想过要换工作,因为现在要找一个工作还是很难的,先做两三年再说吧。”
民企需求
尽管经济下行,外贸出口疲软,但民企的招聘需求依然不减。智联招聘最近发布了2014年第二季度《就业信心指数报告》,报告显示,相较于一季度,二季度多个行业的就业需求普遍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但房地产行业就业需求增幅减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民企招聘需求量大增31%。
从整体数据来看,二季度全国提供的岗位数相较于去年同期有24%的增长率。按照行业划分,金融、IT/互联网行业领跑全盘,保持了37%和36%的旺盛增长,通信/电信、零售/批发行业的就业机会增幅也分别达到了31%和27%,但房地产行业回落明显,由一季度的增幅排名第二跌至二季度排名第六,20%的增长率甚至未能跑赢“大盘”。
记者在走访泉州民营企业中发现,一些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仍然紧缺。兰煜是清濛开发区一家纺织公司的副总经理,长期担任企业财务顾问,最近他常常接到企业老板委托,让他帮忙物色公司财务主管。“尽管年薪开到四五十万,还是有很多企业招不到财务主管。”兰煜说。
拍鞋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欣达表示,在每年的招聘中,技术性岗位都会出现缺口,这在泉州IT行业中普遍存在。泉州商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仕最近也在忙于招贤纳士,“现在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人才,特别像一些技术性岗位,是目前最紧缺的。”林国仕说。
而另一部分企业则表示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其理由是,在招入应届生后,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等培养两三年后,刚刚用得上手时,不少人就选择了辞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宁愿多花钱去挖人,也不愿意去培养应届生。
董欣达则表示,公司里有很多员工都是以毕业生招进来的,他们有冲劲、有活力,其中不乏许多有能力的人,“能力、经验这些一直是招聘的一个门槛,需要时间来沉淀,毕业生一开始可能达不到,这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所以我们一直在注重对他们这一方面的培养。”他也表示,是否有团队合作能力,能否积极主动适应环境,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