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寻常巷陌 江南再现土布纺织生活


http://www.texnet.com.cn  2014-09-12 07:53:00  来源:浙江日报 收藏

  中秋小长假第一天,我们的非遗项目体验活动继续。这一次,主角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布纺织技艺。15位文艺群群友如约来到下城区的“小巷三寻”土布生活体验馆。不久前在青奥会上亮相的“绿精灵”土布礼服,具有一两百年历史的老织布机和纺车,以及馆主郑芬兰收藏的织梭,让大家忍不住伸手触摸,啧啧称叹。

  在这场体验中,“唧唧复唧唧”的古老场景在记忆中苏醒,小朋友则在新奇中了解着传统的技艺。曾经在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土布,在传承和创新中,坚守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在当下开出灿烂的花朵。

  百年老织布机,曾漂洋过海去表演

  活动开始前,读者已经被土织布机吸引,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馆主母亲郑小花——土布纺织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坐在织布机上气定神闲地纺织。“咔嗒咔嗒”的织布声一下就把人带入久远的年代。

  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创造出了用于纺纱的纺轮,用于织造的原始腰机。宋末元初,黄道婆被尊称为布业的始祖。明代中叶,人们普遍穿上了棉布做的衣服,直到今天,棉花仍是中国人制作衣裳的主要原料。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手织布技艺,从前曾是一个家庭的女性必备技艺。而现在,懂得一整套完整技艺的人已是凤毛麟角。

  十年前,郑芬兰离开家乡磐安,来到杭州读大学。这之前,她一直穿着母亲做的土布衣裳。2004年,她到滇贵川一带旅行,看到漂亮的手织布,想到结婚时母亲送的手织娘家被,一个梦想被触发了。

  2005年,她创建了“小巷三寻”品牌,带着她的土布作品亮相当年的动漫节,被称为“现代织女”。2006年,她把织布机运到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上,土布服装在圈内引起关注。

  体验馆内有两台历史悠久的老织布机,一台是郑小花的外婆留下来的,一台是磐安邻居送的,已历经五代。这两台织布机至少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十年间,郑小花、郑芬兰母女带着织布机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不仅带去新生的土布,也现场演示纺织技艺。漂洋过海的时候,老织布机要拆掉用木箱子封起来,也因此修过很多次。

  一梭一世界,每把梭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故事

  在郑小花织布的背景声中,店长穆巧玉给大家讲解。文艺群友基本以家庭为单位,大人、小孩都听得津津有味。

  穆巧玉告诉小朋友,线是从棉花里纺出来的,布是用线织成的,小朋友们觉得神奇,跑到纺车前摇几摇。

  土布体验馆内陈列的梭让人大开眼界。梭是织布时的重要工具,正是靠着它的来回穿梭,棉线才被牵起,最终凝结成布。

  近2000把梭,每把都有编号,每把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就说墙上展示的9把梭,是“梭中之宝”。它们有着鲜明的乡土印记,比如江南的梭多为船形,西安等地的梭是饺子形,西藏地区的梭是羊角、牛角形。

  所有的梭,都是郑芬兰用了13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员工说她是疯子,因为她曾4次进藏,从偏远的藏区农村背回65把梭。老公说她是“拾破烂的”,因为她把各种传统东西当作宝贝搬回家,不光收藏梭,还收藏了四十多台织布机。

  在郑芬兰的心中,收藏的是梭,叩开的,却是传统的乡土记忆,是复兴土布的情结。

  传承中有创新,土布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体验馆内有很多好东西。比如老旧的小木箱,箱内放着土布做的荷花被,被面上的花纹是用传统的扎染技艺制作而成。这些古老物品引起文艺群友的共鸣,一位家长说:我爸爸现在盖的还是土布。

  青奥会上旅美钢琴家杨婧穿的土布礼服“绿精灵”,也摆在体验馆内。柔软的黑色裙子上有一抹惊艳的绿,既时尚,又有东方古典美。

  礼服肩带由328颗亮钻纯手工定制,交错排列。郑芬兰问小朋友:能想到什么吗?9岁的童洛瑶回答:好漂亮,像我学过的钢琴。没错,肩部设计正是采用了钢琴黑白键的模仿以及变体,让表演者与钢琴浑然一体。

  用来做礼服大身的黑色面料叫“云布”,又称“丝绵”,是以棉纱为经线、丝绸为纬线织成的。“云布”是明代纺织技术的巅峰,郑芬兰和母亲根据史料记载,走访文史及工美大师,反复试验,才成功织出了质地紧密、色样精美、半丝半棉、轻薄舒适的这种面料。

  礼服胸口的那抹绿,是将白色云布进行扎染后取得的效果,抽象的水波纹烘托着花纹,如蝴蝶飞舞般灵动飘逸,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8月29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偕夫人到南京参观“母亲的艺术展”,看到展览上杭州的土布技艺,夸奖道:“中国的土布很漂亮,我很喜欢!”

  郑芬兰说,传统技艺得到国际认可,令人开心而自豪。但她心底有个声音在说:最好的土布目前在日本,唐代的技艺传到日本,被日本人发扬光大,我们却中断了。

  郑芬兰心里还有另一个声音在说:我要努力把土布恢复到唐朝的记忆。这个梦想在她心里生长。

  体验中,希望更多人能坚守传统文化

  听了讲解,参观了土布制作工艺,开始了当天的重头戏:体验。

  孩子们利用土布的边角料,开始手工粘贴布艺画,一个比一个认真,一个比一个想象力丰富。大人们开始“上机”织布。

  “七亩地,八亩宽,中间坐个女人官。脚一踏,手一扳,十二个环环都动弹。”这民谣讲的就是织布。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之前一天晚上小巷三寻体验馆举办了一场中秋雅集,钢琴家杨婧穿着“绿精灵”礼服到场,曾试着坐上织布机,结果发现“织布比弹琴难多了”。

  记者在郑小花的指导下试着操作了一下,右脚踩右边脚踏板,同时右手持梭往布轴左边扔,用力太大,梭一下就从线中飞穿了出来,郑小花心疼地赶忙上前补救,小心翼翼地将梭从线中拿出来,然后指点我把扣猛地往前一拉,把布收紧。试了几个来回,梭子始终没那么听话。文艺群友张斌也坐上织布机体验了一番,他总结,织布需要手脚协调,像锻炼身体一样啊。

  张斌说,这种体验很有意义,教孩子认识了布的产生,布的做法,孩子对传统有了了解。

  郑芬兰希望,通过体验馆,能有更多人来关注传统技艺,坚守传统文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参与其中。

  而她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九届国际绞缬染织研讨会将在杭州举行,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主办方,协办方则是小巷三寻——因为这项传统工艺他们懂得,他们掌握。

  |知道一下|

  小巷三寻

  土布生活体验馆

  位于下城区东文路,是认识土布纺织技艺的一个窗口,一个非遗体验点。

  馆内有两台年代比较久远的织布机,还有一台日本同行赠送的丝绸织布机。近2000把形态各异的梭子是最有意义、最具亮点的珍藏。这些梭子是馆主郑芬兰经过13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每一把梭子都有属于他独特的故事。

  体验馆融入了生活美学、中式时尚、创意体验三大特色,目前除了位于下城区的土布生活体验馆,小巷三寻还有两个姊妹馆:求知小学·手织布体验馆以及湘湖井山坞生态文化园·手织布纯植物染织馆。

  另外,西湖文化广场还有一个手工传习所,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一个手工艺活态展示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土布  织布  体验馆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