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装节折射行业转型升级新趋势
——让“江苏新衣”靓起来
一档正在热播的电视节目《女神的新衣》被称为是服装业引入互联网思维的一次有益尝试。而在刚刚闭幕的第十六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上,业内人士也在思考:江苏服装业如何披上靓丽的“新衣”?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江苏省服装业正迈出转型升级的步伐。
新一极:指数经济拉开大幕
指数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日益受到重视。本届服装节期间,我省分别发布了“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中国纺织材料价格指数”和“中国常熟男装指数”。
对于这些指数带来的影响,常熟服装城管委会副主任邓运华认为,以“中国常熟男装指数”为例,它将成为全国男装产业的“风向标”,并进一步增强我省在男装产业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借助常熟男装产业的集群优势,“中国常熟男装指数”由“价格指数”与“景气度指数”构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告诉记者,通过挖掘指数,将更加准确地分析当前服装产业的变化,从而在企业经营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
在常熟服装城经营百成汇品牌的陈艳告诉记者,服装业变化太快,换季时的流行趋势很难把握。“现在,男装指数下有秋冬装指数,会告诉我们经营者市场价格、人流量等信息,生意自然好做多了。”
记者从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了解到,“中国纺织材料价格指数”发布以来,已有3787家企业完成注册,交易企业达1167家,区域涉及15个省。今年1至8月,完成交易达1223.2亿元。
新智造:和“老裁缝”说再见
服装节开幕当天,一场“中国江苏服装新智造论坛”引来众多目光。“冲着这个‘智’字,我就得来。”江苏天源服饰董事长唐信宏告诉记者,为经营好这家代加工企业,他连续4年前往越南考察。“前两年,我感到害怕,我们在成本上真比不过他们,只能眼看着合作者离开。但通过这两年的努力,走掉的单子都回来了。”这其中缘由,就在于一个“智”字。
“通过引进智能化的设备,不仅控制了成本,还能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我的合作对象都是阿玛尼这样的品牌,我们更懂得他们的需求。”唐信宏还透露,身边的大多数服装企业,都已走上了“从老裁缝到新智造”的转型之路。
苏州拉波尼服饰此次带来了最新研发的全自动智能运模机,在董事长陈开恩看来,公司是在参与一场服装设备的智能化革命。“我们用一人多机模式,颠覆了传统一人一机的服装作业模式。”他还告诉记者,以棉服生产为例,两种模式的利润差能达到10倍多。
“新智造”优势明显,却也走得艰难。“前后花了1000多万,住房都抵押了。”张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董事长马新华感慨万千,为了在污水零排放的情况下,把传统纱线染出花样,3年前上马的智能化项目差点拖垮了这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好在我们终于研发成功了,半年卖了500多万,慢慢就能收回成本。”
新跨越:没有边界的竞争
学生穿的校服敢“潮”一点吗?“大唐杯”江苏省服装院校校服设计大赛给出了答案:600多组新颖独特的设计作品,将让校服不再和“土”字划等号。
“我们本来主营丝绸,但在发现校服领域的巨大潜力之后,果断地跨了过来。”对于为什么举办这届大赛,江苏大唐纺织科技董事长唐利刚表示,“仅仅苏州就有200多万学生,这是多大的市场啊!”
在服装节上,记者发现,“跨越”正成为众多苏企的常态。以汽车生产见长的悦达·起亚,就跨界办了场时装秀。悦达集团董事会主席陈云华告诉记者,服装产业并非夕阳产业,值得大力投资。据他介绍,悦达集团早在2003年就布局纺织业,目前已成立南纬悦达纺织研究院,也打造出“黛安芬”这样的知名品牌。“未来,我们将在女装等领域持续发力,让悦达的服装和汽车一样走向世界。”
企业在跨界、跨领域发展,地方政府则在坚定执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跨江发展战略。盐城市纺织服装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王敦连告诉记者,在守住环保底线的同时,全区从苏南地区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目前在园区内,苏南企业占比达到80%。
海安县副县长杨同标也表示,常熟与海安携手合作的常安纺织工业园,已成为该县特色产业园之一,目前已有11个织造、染整企业落户园区,“跨江”发展战略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