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材料披上“防火外套”
进入秋季以来,全国各地建筑火灾现象频发,外墙保温材料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少人认为,不合格的保温材料是导致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对此,安徽工程大学教授孙妍认为,把火灾的责任全部归结于保温材料并不恰当,房屋系统构造的抗火能力同样不容忽视。
不可否认,国家建筑节能战略给建筑类产品带来无穷的发展的空间。有数据显示,建筑保温材料每年的市场需求量达到2500亿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各式各样的保温材料可谓百家争鸣,但保温隔热功能和阻燃防火功能俱佳的商品确实并不多见。
五条性能评判质量好坏
保温材料是建筑保温体系的一个组成材料,因此,研究墙体保温、防火技术方案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所有组成部分的性能和适配性。
孙妍指出,评判一种保温材料对房屋建筑项目的适配性,从技术的角度主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
一是保温性能,材料导热系数越低,所需设计厚度越薄,对于导热系数大于0.045W(m2K)的保温产品,基本没有可能用于高节能要求的建筑上。二是尺寸稳定性,保温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如果用于工程上板材容易发生翘曲变形,就容易导致外饰面开裂渗水。三是吸水性能,保温材料在吸水状态下保温性能会急剧降低,因此工程所用的保温材料应是低吸水率的。现在很多的岩棉板、酚醛板、保温砂浆类材料都是高吸水性材料,实际的保温性能远远达不到理论效果。四是质量可靠性,常见的保温板材,尺寸固定,保温性能也是很稳定的,有可靠的保障。五是施工便捷性,目前,很多新型材料不具有相应的施工便捷性,例如真空绝热板等板材现场难以裁切,对基墙面的适配性很低。
双向标准引发选材难题
然而,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我国有两个相关规定:一是2009年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另一个则是2011年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根据文件,前者要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不应低于B2级(有机材料)”,而后者规定只能“选用不燃材料”。按照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定级,B2级材料为“可燃”,B1级为“难燃”,A级(无机材料)为“不燃”。显然,两份文件对外墙保温材料规定了不同的标准。
两个文件对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使用的不同规定,自出台之始便困扰了不少开发商与设计师。
北京节能产品技术服务中心总工程师史勇表示,我国长期以来在A级防火材料上技术进步不大,产业发展水平并不高。若强行要求使用A级材料,市场的供给很难达到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而假如不使用A级材料,却违背了国家政策。“事实上,两个文件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并非完全对立,但我国建材市场A级材料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直接加剧了两个文件的冲突。”史勇说道。
与此同时,河北某建筑施工队工程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的工程都是以包工包料的形式跟承包方合作,投资方不会严格要求保温材料本身的性质,却通常指定保温材料的品牌及价格区间。无视材料性能,更谈不上防火性能。“如果使用A级防火材料,外墙成本将增加180~200元/平方米,谁会自愿多花钱。”该负责人表示。
两个方面促进产业发展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顾问张立宇介绍,在最初制定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政策时,首先要求保温,后因建筑高层化,才在保温基础上强行要求防火。但是,未来建筑越来越高,灭火难度越来越大,建筑保温与防火系统理应齐头并进,顺应政策变化、研发防火性能更佳的技术体系是未来的方向。换句话说,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和系统构造的抗火能力都是决定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性能的重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从适应政策方面来看,张立宇表示,虽然现阶段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无法与A级规定相适应,但可以逐渐改善。例如,住建部最新下发的046号文件,要求高于50米的公共建筑需要用A级保温材料,50米以下可用B1\B2级别保温材料,并且根据情况需设置防火隔离带。同时,防火与保温二者的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南方日光照射比较充足,刷一层涂料就能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而北方则需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不同区域、不同项目、不同建筑高度所使用材料标准也不尽相同,不可一刀切地制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