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市场看跌声音高涨 价格重心仍将下移
9月17日,新疆棉花直补细则“水落石土”,但内地是否有补贴仍未有明确消息,引起市场多种议论和对后市的看跌声音,并且局部行情走低。
贸易商反映,港口外棉下跌200-300元/吨,19日,青岛地区澳棉现货M 1-5/32人民币报17300-17500元/吨,SM 1-5/32人民币报17800-18300元/吨,较9月15日下跌200元/吨,目前港口对高质量澳棉采购谨慎。另外,印度棉S-6 1-5/32主流报价15700-16100元/吨,个别低马值的报价15500-15600元/吨,较9月15日下跌300元/吨左右。市场观望情绪不减,印度棉成交维持少量。
据山东、河北等地北方地区企业反馈,9月15-22日,新棉、陈棉价格均出现下跌,其中陈棉下跌200-300元/吨,新棉跌100元/吨。据河北邯郸企业反映,目前籽棉市场冷清,轧花厂开秤不多,棉农交售同样有限,籽棉收购价3.3-3.6元/斤,衣分36-40%,但收购谨慎,白棉2级预售价格16000元/吨,白棉3级预售价在15500元/吨左右,纺企观望情绪较浓,多数暂停采购。
期棉再度重挫。国内郑棉震荡幅度加剧,多空博弈但随着直补细则发布,市场看跌氛围浓厚,令空头力量再占上风,19日主力合约CF1501最终跌停,收于13110元/吨。市场认为,短期郑棉将维持弱势,有望在进一步测试13000元/吨之后迎来调整时机。外盘ICE期棉方面,美国棉区天气炒作力度不强,且中国目标政策发布以及配额收紧预期令市场看跌氛围浓厚。尽管ICE期棉多空博弈暂处于65美分/磅,但在缺乏实质利好的情况下,ICE期棉主力合约难守住65美分/磅一线。
近一周,棉花现货、期货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印证了市场对政策调整后中国棉市的变化。进入9月下旬,各地棉花采摘工作进一步加快,其中新疆棉区采摘完成35%以上,长江流域完成30%左右,黄河流域在20%一线,预计本周新疆地区采摘将过半。目前新疆地区开秤保持良好,约有40%的400型轧花厂已然开秤收购,而内地轧花厂仅在10%左右,明显迟于去年同期。市场认为,郑棉大跌,新棉预售价走低或将影响国内整体皮棉价格。在补贴尚未确定的内地,籽棉收购均价同样将出现回落,22日,内地部分地区轧花厂再度下调籽棉收购价0.05-0.1元/斤。
新疆种植成本支撑论减弱,尽管郑棉在跌停之后将在弱市中寻找资金方面博弈反复的机会,但空头力量占据主导,或将加剧现货回落的势头。新疆棉需入库检验将令出疆时间推迟,但新疆棉加工成本控制及预售价格低位(目前已有14500元/吨预售价)将对内地15200-16000元/吨新棉价格形成冲击,并且随着大型棉纺企业采购价格发布以及配额发放后部分进口棉进入,棉价重心下跌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