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服务业抢眼的逆袭


http://www.texnet.com.cn  2014-09-26 08:22:0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收藏

  9月汇丰制造业PMI于23日发布,初值50.5%远远高于市场预期的50.0%,该数值连续第四个月高于荣枯线。但是,就业分项指数初值下滑至46.9%,创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制造业就业状况不佳,但作为调结构重头戏的服务业,却表现良好。中国8月汇丰服务业PMI升至54.1,创17个月最高,显示出我国服务业的良好发展趋势。

  2013年,包括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在就业方面的表现很是“抢眼”。根据人社部公布的《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接近3亿人,占据全国就业总人数的38.5%,比第二产业高出8.4个百分点。

  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就业方面呈现出两极化趋势。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制造业的产值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也随之提升,这必然导致企业用人减少,因而整体上对制造业就业造成冲击。

  券商人士(化名李明)对陈乃醒的观点颇为赞同,他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汇丰制造业PMI、服务业PMI都是在中国快速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发布的,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发展导致“机器驱逐工人”现象发生,而且现在企业不少更新都集中在技术的升级换代以及技术贸易的推动等方面,制造业越来越不需要大量劳动力,例如,很多织布企业、纺纱企业,一条流水线上可能只需要一两个工人就够了。

  此外,业内专家还将制造业吸纳就业空间缩减的原因归结于产能过剩造成的经济结构调整,在制造业去产能化过程中,很多工人由于知识结构问题,不能继续胜任原来工作,这自然会造成就业压力。

  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就业上的不同表现,反映着调结构的深层情况。在李明看来,这是由产业生命周期决定的,在调结构的过程中,制造业方面必然会淘汰落后产能、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会使传统制造企业丧失不少市场份额,生产规模日益萎缩,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服务业方面则在经济贡献、就业等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现。

  “这表明目前我国调结构正在向既定方向前进”,陈乃醒和李明同时指出,三大产业应该维持一个协调的比例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是动态的,但不会有太大波动,而且三大产业之间应该协调发展、相互关联。

  陈乃醒补充道,不能像美国似的,第三产业比例太高,这样的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所以奥巴马强调“再工业化”。

  服务业正在一个合理的轨道上高速前进,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服务业对经济最显著的贡献在于对就业的拉动,这也是现阶段中国发展服务业最根本的目的。“原因在于,服务业本身就是一个用人多、吸收就业能力强的行业。”陈乃醒表示。

  当然,要使潜力被最大限度挖掘,服务业还有不少需要调整的地方。李明表示,从国家整个宏观层面来看三产结构,服务业占比没有超过半数,不占优势,而且在服务业内部,传统服务业占比过重,如金融、电商等新兴产业较少。因而,中国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要向第三产业过渡,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应该向新兴服务业过渡。

  数据显示,就全球服务业的水平而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平均在60%左右,而我国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服务业占GDP比重才达到47%。

  独立经济学家汤云飞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长远来看,服务业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但是,中国服务业要达到全球60%的平均水平,需要城镇化的基本完成才行,中国经过6~8年才能够达到65%的水平。服务业是被动的产业,当城镇化率达到一定程度,经济越来越成熟时,服务业占比才会比较高,服务业的更多潜力才会被挖掘。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服装  制造业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要闻
进入要闻>>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