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一印染企业张榜请邻居挑刺
印染企业往往给人“不干净”的印象,环保监督也令不少印染企业头疼。
桐乡濮院,一家印染企业却敞开大门,花钱聘请周围居民当环保监督员。“向全社会招聘3名环保监督员,如果发现本公司存在生产不规范、漏排、超标排放等问题,或者提供节能环保金点子,奖励500元到1000元。”这样的启事贴在博森织染(嘉兴)有限公司厂区门口。
建造污水处理池居民意见非常大
9月26日,濮院镇的陆敏收到了“博森织染”发出的500元奖励。
陆敏的家在“博森织染”边上,她的意见是,生产噪音太大,影响休息。接到投诉,公司承认问题,安排工人对车间作了隔音处理,并将奖金送到她家。
相比奖金,噪声小了,陆敏更高兴,她说:“儿子在外地读书,以前假期都不大愿意回家,说太吵。跟他说噪音小了很多,他跟我说这个长假要回家。”
公司总经理蒋宋炎说,公司去年年底投产后,周围居民意见很大,投诉举报不断,所以才有了招聘环保监督员的想法,“也是把自己解剖好‘晒’给所有人看,让自己退无可退。”
去年年底,“博森织染”与濮院镇内另外两家印染公司合并,公司仍叫“博森织染”,生产规模也相应扩大,周围居民担心,新“博森织染”带来的空气污染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此外,由于桐乡市开展印染行业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印染企业必须建污水处理池,污水经过初步处理后才能纳入管网。因为担心污水池会产生臭气,周围居民更加不满了。
万邦民的家就住在厂区后面,与“博森织染”的生产车间只有一路之隔。他说,新的“博森织染”刚刚投产时,臭味真的非常大,也找企业沟通了很多次。
臭气尚未完全消除计划投入千万治臭
蒋宋炎说:“其实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环保部门出具的检测意见,我们已经达到能够敞开排放的标准。”但他也表示,当时有臭气也是不能否认的。“将心比心,我自己和我们的工人也在厂里工作,也在闻臭气,也不好受。”
蒋宋炎表示,酸臭味主要是生产过程中冰醋酸挥发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人闻到确实很难受。“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将来希望能把整个厂区都围起来,让味道全部处理后再排出去。”
针对臭气,“博森织染”先期投资了200万元,在一个车间安装了空气处理设备,用光氧原理除臭,这套技术是“博森织染”向大型医疗企业“取经”来的。蒋宋炎表示,设备现在还在试运行,如果效果好,最迟明年年底前所有车间安装除臭装置,总投入1000万元,相当于公司年产值的十分之一。
企业在污水处理池上也安装了污水池除异味装置。
记者在企业实地采访时,在污水处理池和安装除臭装置的车间附近,没有闻到刺鼻的臭味。工厂的西南北三侧闻不到臭味,工厂东侧有,但不是居民区,所以也没有居民投诉臭气。蒋宋炎表态:“空气处理装置一定会在全部车间安装,这也是对我们的工人负责。”
居民不服怎么办企业掏钱请机构检测
据了解,周围居民对企业意见最大的时候集中在今年6月,现在已经很少听到居民反对的声音。
为什么还要招聘环保监督员呢?
“我们也在想办法,怎么能尽可能和周围居民和谐相处。”蒋宋炎说,企业目前肯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改正。“希望通过监督员这个形式,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尽管我们招3个人,其实所有人都能给我们提意见,包括我们自己的员工。”
怎么能够保证居民提出的批评和意见能被采纳呢?副总经理汪东晓表示:“我们也考虑到了,居民的合理意见我们肯定会采纳。居民如果不信任,可以自己请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来,检测费用由公司承担。”
蒋宋炎还表示:“奖励资金没有限额,多多益善,如果花这种小钱,能让我们发现大问题,很值得。”
对于企业的这些做法,周围居民也渐渐理解了,“现在臭气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浓了。”万邦民说,“企业投了这么多钱,不可能说搬就让他搬走了。只要尽可能减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们也可以接受。”
对于环保监督员这个形式,万邦民表示,“企业是不是把环保做好了,我说了也不算,也要听别的居民的意见。”
记者手记
过得了环评关,还要过百姓的鼻子关
作为毛衫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印染行业一直是桐乡毛衫产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剂。
随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印染行业整治也成了桐乡不容回避的问题。濮院镇副镇长吴伟东说,濮院自去年以来对全镇印染、化工两大行业进行全面整治。经历过“关、停、并、转”的考验,32家印染企业关停13家,入园1家,整治提升18家,为印染行业整治带了个好头。
不可否认,杭州都市圈内像“博森织染”一样的印染企业还有不少,有不少企业的排放符合了标准,过得了环评关,但是,过不了人民群众的鼻子关。
“博森织染”这样能主动自加压力的企业,令人点赞。
不过,对于以利润为第一追求的资本,我们也难免会担心,用这种形式作个秀,用一些小恩小惠拉拢部分“刺头”,或者安抚一些意见特别大的群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我们也特别希望,类似的举措,能真正找问题解决问题,钱花在找问题上的不多,花在解决问题上可就相当多了,以“博森织染”为例,年产值的1/10投入治环保,差不多一年利润都进去了。
不过成本虽高,长远看,还是值得的,也是应该的。
同时,我们也期望各地环保部门在标准之外,是不是也可以多多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