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展”上演行业外交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巴黎)(简称CTAF)暨巴黎国际服装服饰采购展(APP Paris)期间,一场中欧产业间关于未来纺织贸易发展趋势的讨论,吸引了国际业界与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国纺织业参会代表对欧洲业界关切的中欧纺织品贸易现状等热点问题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对我国纺织行业当前产业转型升级思路与路径进行了清晰阐述。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专业会展平台上的主动发声,传递出的对转型发展的坚定信念与积极的心态,扫清欧洲业界对于中国产业发展方向的疑问,对外交流效果堪称一场出色的“行业外交”。
在开展首日下午举行的这场名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现状和远景”的研讨会上,欧洲—地中海圈纺织品与服装领导者组织(CEDITH)机构的主席利玛窦(Limantour)援引了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对中国近10年对欧洲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概况进行了回顾。他同时还对比了中国和周边亚洲邻国的劳动力成本,对中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现象予以关注,引发了中欧产业间对于中国产业竞争力以及未来中欧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趋势的探讨。
来自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作为全球最主要的服装出口国,中国(除了T恤类产品位居第三,仅次于孟加拉和土耳其以外)连续多年稳居欧盟服装进口首位,占据了欧盟服装进口总量的42%。从2005年到2013年,中国在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市场所占份额从31%增长到37.6%。欧洲业者普遍认为,当欧盟敞开了市场的大门,中国成为这一市场上的最大赢家。与此同时,地中海国家对欧盟的纺织服装出口有所下降。例如,土耳其所占份额从16.7%降至13.9%,突尼斯从3.9%降至2.5%,摩洛哥从3.4%降至2.5%。但利玛窦同时也指出,在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在2011年达到峰值后,近两年来,巴基斯坦、孟加拉、越南、柬埔寨等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迅猛,这些纺织品服装出口国正在迅速崛起,中国劳动力成本的迅速上升使多年来的产品出口价格优势受到挑战。
与会的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对利玛窦主席关切的问题予以了积极回应。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时期,作为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国的纺织业也在挑战与压力之下进行深刻的产业升级与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说,2012和2013年确实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艰难时刻。然而当时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是由于中国的棉花政策导致的国内外巨大的棉花差价,造成中国纺织产品整体成本的升高。
关于中国当前劳动力价格与周边亚太国家的对比情况,林云峰指出,当前,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过,劳动力价格上涨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由低层次竞争优势带来的中国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高层次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形成。同时,中国纺织行业所具备的由成熟、完整产业体系形成的集成竞争优势,以及在品种、质量和市场份额方面仍具有的较为明显的国际竞争优势,决定了中国纺织行业依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未来中国的纺织工业将放弃低端制造的增长模式,同时,将把创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点放在科学技术、自主品牌创建、可持续发展、创新人才这四大领域,加速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此达到国际分工新定位的客观需要。经过数十年持之不懈的改造创新,中国纺织工业以其完整高效的全产业链模式,已在国际纺织服装生产消费的供应链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未来,中国纺织产业的发展模式将告别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不会去追回已经转移的低端产品订单和市场,而是要努力追求更高质量与效率的协同发展,通过释放创新的驱动力,应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回想2005年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出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曾被欧美一些媒体形容为“洪水猛兽”。而如今,我们处于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时期,积极主动地向国际业界的主流核心发出行业自己的声音,消除欧洲乃至国际业界对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疑虑,为我国纺织服装贸易创造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无疑是本届巴黎展上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