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提升与发展制造业仍是长远之道
现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过程还没有完成,这个底还没有探明。在这个底没有找到以前,下行压力始终存在。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找到高速增长的底,争取在一两年时间内实现增长速度的转换,进入一个新的比较稳定的增长状态。
世界经济影响着中国经济,同时中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经济。
目前的中国经济处于什么“态”?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增长,其间经历了一些变化: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政府提出的目标是保增长;到2009年增速回升;2010年二季度达到一个高点,之后基本是持续下降。今年上半年虽然总体平稳,但可以感觉到有较大下行压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研究,分析了二战以后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大概有几十个国家先后进入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只有13个经济体进入了所谓高收入社会,大部分经济体并不成功,甚至落入了各种各样的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探底”关键在于房地产的“靴子”能否落地。过去,中国的高增长主要靠三块组成的高投资。其中包括基础设施占20%~25%、房地产占25%,制造业投资占30%以上。中国的高投资要下来,就要三只“靴子”落地。从三只“靴子”现状看,两只已经落了下来,现在就差房地产了。
无论从短期的稳增长,还是通过加快转型进入中高速稳定增长期,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会遇到三个方面的重大挑战。首先是如何有效地把控和化解转换过程中的财政金融风险。当前的风险集中在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和影子银行等领域。他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形成了一个风险传递的循环。第二个挑战,如何有效提升非贸易部门的效率,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更多地表现在以服务业为主的非贸易部门。第三个挑战是如何挑战新的增长领域,并促进多种形式的创新,这些领域既可能是由于潜在需求被发觉而催生的,可能是由于新技术出现而出现的,也可能是应对既有突出问题寻求新的增长模式而引发的,比如说像节能、节水、清洁能源、减排等绿色产业。
应对挑战的关键唯有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作出了部署,当前的重点是要加以落实,应该以稳增长、促转型来倒逼改革,加快推出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改革措施,或者说是一些快变量改革的措施,对增长和转型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必须吸取一些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教训,毫不动摇地发展制造业,重点是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关键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通过竞争形成一批创新型行业的龙头大企业和大量的创新型的中小企业。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之间的相互融合,更好地通过市场竞争和需求导向的办法来配置政府研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之更好地在创新发展中起到引导和支撑作用。
各界应该改变对纺织产业的看法。纺织工业发展至今,已超越了传统产业的范畴,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性突破,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科技领域;同时,时尚创意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着产业的内涵与附加值。大力提升与发展制造业仍将成为立国之本,纺织业将是中国稳定的、具有长期竞争力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