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三个利好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扩大内陆沿边向西开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区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西南四省区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扩大开放战略的有机结合,是宏观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增长极,是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要的战略机遇。对于纺织行业来说,亦是重构产业发展新动力,开拓多元化市场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一,有利于纺织行业丰富国际市场结构,分散贸易风险。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四大国际市场,2014年1~8月出口总额共计1108.3亿美元,占行业出口总额的55.8%,其中超过出口比重1/3的美国、日本和东盟主要通过海域出口,但地缘政治危机影响渐重,1~8月我国对日本和东盟出口增速同比降低7.8%和40.1%。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开辟向西的战略方向,一方面针对俄罗斯、中亚五国等周边国家的消费需求,生产特色适用的纺织制品和服装服饰,通过陆路联运打通从内陆到中亚及欧洲大陆的贸易通道,构造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另一方面可以改变过于依赖美、日及东盟市场的被动局面,减少美国打造TPP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可能造成的冲击,降低贸易风险。
第二,有利于纺织行业加快区域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中西部承接转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行业区域结构调整步伐有所放缓。2014年1~8月,中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增速为-5.8%,低于东部增速7.6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13.6个百分点,占全国新开工项目比重为29.3%,较去年同期下降1.5%。放缓主要由中部所至,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及企业销售利润率均位列第一,说明行业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信心已超过中部,伴随基础设施及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内需潜力不断挖掘,西部地区正逐渐具备有效承接转移的产业及市场条件,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恰恰在投资信心低迷时赋予西部地区加速承接转移的历史机遇,凭借交通物流和经贸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各种助推经济合作带建设的利好政策,西部地区完全有条件将棉、毛、麻、丝等天然原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强与东、中部地区联动发展,科学高效承接产业雁阵式转移,使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长久稳定的保持在国内。
第三,有利于纺织行业更好地发挥民生产业作用,助推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业。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发展要落实到民生和惠及当地上,而纺织服装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吸纳就业能力强、投资少、见效快,集群式的发展又可以带动当地的中小企业壮大起来,因此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业促进就业,实现长治久安具有现实意义。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在加强双边贸易、双边投资和交流合作的大背景下,凭借棉花资源优势与地缘优势可与巴基斯坦、中亚五国开展创新植棉技术、提高采棉效率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升行业的原料保障。同时,也给我国纺织行业“走出去”投资带来历史机遇,有利于更好地运用两种资源,激活两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