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面料销售形势没有明显好转迹象
“这项‘冷转移’印花技术的研发成功,我们总共花了三年多时间,前后投入1000多万元。”公司总经理高文珍说,易瑞纺整致力于成为全球性品牌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优衣库、千仞岗、杰克琼斯等品牌,都已经是易瑞纺整的客户。
在本报记者接触的一些盛泽镇的稳健型企业中,像汉通喷织、双盈化纺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贷款数量相对较少,同时又有稳定的客户群,在装备上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还有稳定的研发队伍。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
适应纺织业新常态
盛泽转型升级在路上
“不要一看到有下降,就觉得怎么怎么了。这一波调整中,有不少是属于理性回归。”蔡雪熊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实属平常,这一点对办企业的人来说应该是常识。
在赵菊观看来,目前纺织业处于一个低谷状态,触底反弹应该是今后的趋势。“我认为,将来纺织业的中速发展会是一个新常态。”赵菊观说,即使在复苏之后,纺织业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超高速发展,5%—6%的增长,是一个值得追求的新常态。
然而,即使是5%—6%的增速,也有一个大前提:盛泽纺织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对盛泽而言,纺织业对转型升级并不陌生,且尝过甜头:一是从真丝绸转向化纤,在俗称的“四大绸都”中,只有吴江转型成功;二是1980年代中期形成的市场化的东方丝绸市场,在计划经济时代搞丝绸市场,尤其需要眼光和魄力。
关于转型,赵菊观认为,首先是要吸取历史的经验,在面料上做文章。再靠大量的化纤面料,没有出路。“比如在原料成分上,能否在某种程度上向真丝回归?”据赵菊观介绍,目前国际市场上真丝面料旺销,“日本人每年占有的真丝面料为每人400多克,而我们国家人均才15克。”
真丝面料在复苏,那么盛泽镇情况如何?根据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盛泽镇生产的真丝面料,只占全部面料的0.5%—1%。
此外,盛泽纺织企业也可以开发一些综合性的面料。从首届纺博会上看,盛泽的纺织企业已经在陆续开发中厚型面料以及功能性面料。这也让一些前来参加纺博会的客商改变了对于盛泽纺织业的固有观念:只生产低附加值的里料或薄形面料。
赵菊观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像盛虹集团研发的生物质纤维面料,应该是以后面料发展的一个方向。
赵菊观告诉记者,在整个盛泽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市场也面临着业态提升等问题,为了形成商场式的、综合体式的采购服务,盛泽镇正着手建设“东方纺织城”。
对于东方丝绸市场的转型,赵菊观还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路,即建设“网上东方丝绸市场”。“以前有一种观念,认为盛泽的纺织产品以中间产品居多,并没有标准,所以不适合网上贸易,但是没有标准我们可以制定标准。”赵菊观说,电子商务是将来的趋势,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作为先期试水,淘宝网盛泽产业带已经上线,包含了100家企业的产品。“这100家企业我们手把手地服务。”赵菊观说,国资性质的市场交易所帮助企业装点门面、进行营销,“我们的目的就是先把交易带起来,打开局面,然后把中国绸都网与市场交易所两个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成‘网上东方丝绸市场’。”
首届纺博会的成功,让赵菊观看到了内外贸融合的可能。“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是发展外贸。”赵菊观告诉记者,中国面料看盛泽,盛泽是面料产地一级批发市场,“但以前外商可能不太了解,我们通过每个月邀请欧美客商来东方丝绸市场采购,与本地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效果很好。”
10月24日,王剑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他关于盛泽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微观方法。“不同类型的企业,其转型升级路径也不同。”王剑云说,像恒力、盛虹这样的企业,就在产业链的延伸发展上做文章。
而“走出去”发展的一个典型,就是华佳集团,“在目前的条件下,走出去,到成本洼地的地方去发展是完全可行的。”王剑云说。
作为一般企业,王剑云建议,可以在内部重新调整生产布局,让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也可以在经营销售方式上进行调整,走品牌之路,有自己的最终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