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获相比去年同期上升 棉农待价惜售
全国农技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内地五大棉花主产省植棉面积同比下降约15.7%,新疆植棉面积初步统计同比约上升4%。总体收获情况好于去年同期。棉花临储政策取消后,棉农一改往年随收随销传统,普遍待价惜售,企业收购比较谨慎,整体上市场交易较为平淡。
在山东、河南等棉花产区调研了解到,山东植棉面积萎缩,2014年度预计山东植棉只有800多万亩,同比下降20%;产量60万吨,同比下降15%左右。
全国农技中心经济作物技术处调研显示,2014年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所调研的内地5省(河北、安徽、山东、湖北、湖南)2014年棉花种植面积较2013年共计减少485.1万亩,减幅15.7%。而且,内地棉花种植多转移到滨海盐碱地和旱瘠薄地,原条件较好的棉田则改种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新疆棉花面积稳中有升,2014年初步统计为2639万亩,较上年度上升4%。
据介绍,今年棉花总体收获情况好于去年同期。山东、湖北、湖南、新疆等地棉区虽然前期遭受了干旱、低温阴雨等不良天气的影响,但中后期自然灾害明显减少,光热条件充足,棉花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整体长势良好,病虫害较轻,后期天气条件利于获得高产。
据了解,今年国家对棉花收购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花全面回归市场。专家表示,受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等因素影响,棉农一改往年随收随销传统,普遍待价惜售,企业收购比较谨慎,整体上市场交易较为平淡。
专家表示,棉花是一种产业链较长的经济作物,不仅关系着上游的棉花生产、也联系着下游的棉纺加工企业。通过调研了解,由于缺乏相应的收购标准,对当前机械采收的籽棉,收购企业或收棉商贩会随意划定含杂率和回潮率,压低收购价格,挫伤了棉农生产机采棉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因机采棉清杂和加工费时费工,增加了生产成本,棉纺企业收购热情不高。
此外,棉花种植人工成本高、用工用时高和植棉效益低的“两高一低”病症依然较严重。
粮棉大县山东省夏津县新盛店镇棉农姜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棉花生产总成本为1800元/亩,其中人工成本1000元/亩,占总成本的大头,这也是周围很多棉农“弃棉种粮”的原因。此外,棉花从种到收生产管理繁琐、技术复杂,除播种外,大部分生产环节没有实现机械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加上城乡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植棉效益被极大压缩。
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乡湾赵村棉农赵树杰介绍:“自己50多岁的年龄已不适合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种30亩左右的自有地,另外还承包了70余亩,100多亩地全种了棉花,每年投入成本高达10多万元,每年家庭总收入仅为2万元左右,相当于给自己打工。自己也想改种粮食作物,但土壤条件不允许,种粮食更不合算。如果棉花价格继续走低,明年将不再承包那70多亩地种棉花了,但自家30多亩地还要种棉花,不能让它撂荒,希望国家对我们这种情况的棉农实行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