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地的“阵痛”
随着今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政策的实施,棉花价格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在新政策实施的第一年,棉农和轧花企业的反应如何呢?面对今年棉价下跌的局面,他们的实际感受又是什么样的呢?
本报记者贾春霞通讯员周海霞巴·金梦
巴州:棉农心焦等补贴
对于库尔勒市普惠农场棉农孙江来说,今年种棉花让他有些难受,300亩棉花,出苗时遇上两次大风,补种了2遍,种子、地膜等成本一下子上去了。补种耽误了农时,而且由于缺水,棉花只滴了三次滴灌,产量就很低,才200公斤左右。到了棉花该开桃的时候,霜冻又提前来临,有些桃子开不了,品质下降,价格也下降了。
棉花开得不好,拾花工也不好找,拾花的价格要得也高,达到2.3元/公斤。
他算了一下,他交售的棉花平均价格是6.3元左右,国家定的目标价格是19800元/吨,换算下来每公斤籽棉目标价格大概是8.4元每公斤,算下来国家每公斤得补2元左右。
这样算下来,他的300亩棉花大概得赔掉10万元左右。
天灾造成的损失他也认了,让他着急的是,听说补贴款要到明年2月份才能拿上,可是现在要储备农资,资金正紧张。他现在在犹豫,明年还要不要种棉花?
“国家给农民补贴是好事儿,但是这个钱什么时候能到我们手里,还不知道。”这是记者在采访棉农时,大家共同的焦虑。
棉花减产,棉花收购企业也受到了影响。巴州锦华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成宇说,去年公司收了7万吨籽棉,今年到目前为止才收了1.4万吨。据他所了解,今年棉花产量平均也就在250公斤左右,减产达40%以上。棉花收购企业一方面收不上棉花,另一方面,因为霜打花多,品质也不好,但是价格却降不下来,因为棉花少了,有些棉农还有惜售心理。棉花收购企业面临着不收不行,收吧,却是收得越多,亏得越多。
新疆利华棉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华的感受也是如此,去年公司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收购了6万吨棉花,今年到现在也才收了3万吨左右。而且因为缺水,棉花普遍纤维长度不够,霜黄棉也比较多。
棉花收购企业最担心的是,今年棉农亏损面比较大,种棉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有可能影响到明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再有就是补贴款发放,早发晚发结果大不一样,早发的话,农民能还上今年的贷款,可以早点储备低价的化肥等生产资料,等到开春,下一年的种植不受影响;晚发的话,农民还不上贷款,直接影响到明年的贷款,他们种不种棉花,就更难说了。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因为补贴是根据种植面积来发放的,有些棉农的实际种植面积要相对大一些,这些多出来的面积是拿不到补贴款的。
据了解,今年巴州棉花种植面积达到406.86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117.92万亩,增长40.8%。
玛纳斯:市场化影响初显
玛纳斯县是植棉大县,对于棉花直补政策农民有何反响?
“忐忑不安,”说起棉农对今年棉花直补政策的感受,玛纳斯县委常委、统
战部部长李春林用这四个字进
行概括。由
于补贴还没下来,棉农还处于等待观望阶段。虽然今年棉
花价格不
算高,由于政策宣传到位,棉农大都已将棉花交售出去。截至目前,玛纳斯县共收购棉花25万吨,占全县棉花收获量的95%以上。
博州:明年种什么
玛纳斯县北五岔镇朱家团庄村棉农陈永贵说起今年棉花价格,这个种了十来年棉花的汉子连连摇头说:“不行,我今年种了30亩棉花,产量一般般,一公斤棉花只卖5.5元,光人工费就两块多钱,现在来看根本没钱挣,要是补贴能尽快到位,还差不多。”此外,陈永贵和其他棉农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来自银行的贷款压力,他们在开春时贷款备春耕,现在贷款马上到期,需要还款。让他们忧虑的是,棉花虽然卖了,但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如果将贷款还完,由于棉花补贴资金不到位,还贷之后手里没钱,影响基本生活和备耕;如果到期不还,影响信誉,明年再贷就比较难了。
“由于补贴还没下来,能挣多少心里没底,现在还处于等待观望阶段。”玛纳斯县北五岔镇红柳坑村棉农李学新说,往年一公斤棉花卖到八九元,一亩地能挣七八百元,今年棉花一公斤只有6元左右,这个价格是往年没有的,虽然有补贴,但现在棉花价格市场说了算,为了规避风险,明年他准备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棉花种植面积,改种春小麦、打瓜、玉米等作物。他的这一想法代表了当地不少农民的心思。
玛纳斯县共有23家获得认定的棉花收购企业,谈起今年棉花直补政策,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也很茫然和不安:之前,国家实施棉花收储政策,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现在实行棉花直补政策,企业要主动找市场,面临的风险更大。
“国家出台的政策,方向是对的,但有个阵痛期,棉农、企业、政府及金融部门都需要主动适应,拿出积极应对的措施。”李春林强调,今年人工采摘的棉花均价在5.8元左右,机采棉5.1元左右。虽然机采棉价格略低,由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总体算下来,机采棉比人工采摘棉花每亩多收入近350元,走优质高产、高效、集约化之路,才能提高棉花的整体效益。
11月5日,记者来到博州亚东有限责任公司棉花收购点,看到棉农正在交售棉花,手采和机采的棉花几乎堆满了整个场地,收购点检测室的棉检师们正在严格测水分、衣分等,按照一试六定的方法对棉花质量进行棉花等级检测,棉花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棉花的价格。
今年31岁的公司轧花厂厂长孙辉从事棉花收购工作已经有五年了,对于棉花新政的实施,体会最为深刻。他说:“今年是国家第一年实施棉花直补,很多老百姓不了解这个直补政策,导致前期的收购价格比较低,老百姓存在惜售心理,接受不了这种低的价格。当政府、村队对政策宣传到位时,大家了解到,国家会给予棉花差价补贴,然后老百姓开始大量交售棉花。”
据了解,目前该收购点已经收购8000多吨籽棉,贝林哈日莫墩乡整个的棉花收购工作已经进入中后期。由于天气原因,下霜较早,现在的后期花霜花较多,为四级花。机采棉的头遍花已经全部结束,进入二采阶段。
在记者问到新政策对轧花企业有什么影响时,孙辉说:“今年国家要求棉花入库公检,导致我们的棉花交储、交货和检验都比较慢,销售也比较滞后,所以拖的时间长,影响我们的销售,这也是一个问题。”
今年开播以来,气温低、灾害多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受低温天气影响,今年棉花采收工作较往年推迟10至15天,农民普遍反映今年棉花产量较去年有所下降。
贝林哈日莫墩乡托森哈夏西村棉农刘兴舸感慨地说:“今年种这个地,成本太吓人了,从开始就遇上刮大风,每亩地膜在十二、三块钱左右,种子在三十五块钱到三十块钱,机力费都是七八十元,手采棉花不算运费每公斤成本就达到2.3元左右了,现在价格也接近尾声了,籽棉平均单价在五块六七元左右,如果政府不给想想办法早点拿出补贴,我们的贷款、生活就成问题了。”
新政策实行第一年,面对今年棉花价格下跌的态势,对于明年怎么办,种什么?棉农普遍观望情绪较浓。刘兴舸说:“明年到底是种棉花还是种粮食,我现在还在犹豫,国家的补贴到底能补多少,我们也不知道,到明年种什么还在观望,不能决定。”
家住白庙的棉农乔威平家里有一百多亩地,今天也正好在卖棉花,当记者问到今年卖棉花和去年卖棉花有什么不同时,他说:“最直接的一点就是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少了,去年一车棉花两三万元,今年也就一半左右。今年如果不算补贴的话,产量好一点,可以保本。明年看政策吧,政策好就还种棉花,希望政府明年能给予一定宏观性的政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