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补贴统一按面积补,如何?
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确定对内地主产区的棉花生产进行适当补贴,2014/15年度补贴额度为2000元/吨,以后每年度补贴额将根据新疆目标价格补贴标准的60%测算,上限为2000元/吨,2014/15年度补贴方式由各省自行决定。此外,就内地补贴政策,国家相关部门也提出了要求,并会做好敦促和协调工作,除了细则要尽快出台以外,主要包括相邻省份宜采取同一方式,要提前做好相关的测算、核算工作准备,补贴资金要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不得预留、挤占和挪用资金,建立棉花基础信息和档案,采取切实措施防止“转圈棉”等。一时间市场人士众说纷纭,如何补成为各主产省细则制定部门以及棉花种植者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从内地补贴政策出来以后收购市场的反应来看,似乎刺激作用有限,市场也是千般言论,百个意见。有400型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希望通过补贴政策能保证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没有了棉花,轧花厂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时他表示不希望棉花入库公检,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纺织企业销售,纺织企业都有自检系统,而且棉花好不好用,纺织企业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另有种棉大户表示,内地补贴额度折算下来,每亩约在150-200元,对于零散小户种植那是杯水车薪,可要是集中规模种植,补贴作用将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他希望政策能够从鼓励棉花专业化、规模化和土地流转种棉的角度,只对大户进行补贴,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眼下,市场各方对内地补贴方式的讨论无外乎三种:按面积补,按产量补,还有建议效仿新疆按产量+面积补。其实无论按哪种方法补,均有利有弊,然而在好处均等的情况下,“几害相权取其轻”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按产量补,虽然目前内地各主产省收购市场迟滞,但是整体籽棉交售进度已近六成,那么已经交售的这部分籽棉,大多是棉农通过经纪人交售的,没有任何交售票据,不好执行。若效仿新疆按“产量+面积”补,实践证明该方式环节多、流程复杂,且为核实产量,可能还需采取棉花定点交售限制跨省流通等措施,与市场化改革下棉花自由交售和流通要求相背,不符合市场化改革趋势。
相比较而言,内地产区均统一按植棉面积补,操作起来相对简便,即由中央财政按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统计的棉花产量核算分省补贴额,各省负责按棉花面积发放补贴。具体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均衡补贴,即“撒胡椒面”。按照统计的棉花面积均匀分享补贴,参照良种补贴发放渠道进行发放。此种方式最大好处是种植者均有补贴,平均分配补贴。另一种是补贴向盐碱地、或优质棉基地、或规模化植棉区域倾斜。由各省每年公布引导植棉县名单,对名单范围内的区域,按种植面积平均分享本省补贴额。这种方式的好处鼓励内地种植是向传统宜棉区、或只能种棉区域转移,而其他区域由市场调整种植结构,让有限的补贴额发挥最大功效,实现内地补贴的初衷,即保护传统植棉区域和优质棉区域植棉者利益。按照面积补贴,要求各省政府把补贴工作重点放在种植结构引导工作和面积核实工作上,相比较其他两种补贴方式,可操作性更强,而且不影响棉花的自由流通。
内地各省补贴细则何时能出、何种补贴方式、额度多少、如何避免环节过多、如何精简高效实施补贴?一系列发散性思维需要聚焦到政策本身目标上来。按照我们对政策初衷的理解,内地棉花生产补贴不同于新疆的目标价格补贴,主要目的是对内地传统棉区,尤其是盐碱地等只适宜种棉地区或者传统优质棉区棉农的一种生产保护措施。既然如此,我们认为补贴细则一要避免“撒胡椒面”,搞平均主义,而是要着眼长远,有针对性的进行补贴;二要避免程序过于复杂,环节过多,要尽可能操作简便高效;三要坚持市场化方向,尽可能不要为执行政策而损害棉花的市场化流通。
基于此,我们认为,内地补贴适宜各省统一按面积补,各省可以根据本省植棉实际情况,采取均衡补贴或引导性补贴两种方式之一均可。各省补贴实施的关键工作是每年核实本省补贴区域的棉花实际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