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棉花亩产量五年来最高 价格走低棉农观望
直击:丰产能否丰收,棉农持棉观望
12月9日,棉花收购商燕先生在东营区六户镇李宅村来回转悠了一上午,一斤棉花也没收到,悻悻然开车走了。与此同时,村里的李建华拉开棉仓,一万多斤棉花成垛堆着。他不肯出售的原因是收购价太低,“3.1元一斤,本钱都不太够。”李建华说。
今年是个丰收年。由于今年气候偏旱,利于棉花生长,棉花品质较好。李建华的棉田每亩产出近500斤。棉仓里堆满的棉花没能让李建华高兴起来,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亩地的年投入成本为例,土地承包费480元(因合同签订时间的原因,承包费有所不同),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生产资料费加机械作业费大约300元,人工费450元(不含自家劳动力),一亩地棉花成本为1230元。今年棉花亩产值在400斤至500斤,以收购价3.1元计算,这样算下来一年等于白忙活了。“种了16年棉花,今年最伤心。”
根据东营市价格监测中心监测,今年全市皮棉总产量10.56万吨,同比增长7.76%,单产71公斤/亩,同比增长42.9%。棉花种植平均成本为805.7元/亩(包括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不包括家庭用工折价)。而如果计算家庭用工折价,人工成本还要增加到956.6元/亩。尽管今年棉花亩均收益为778.53元,较去年的558.24元增长39.46%,但如果将家庭用工折价计算在内,每亩依然亏损178.07元。
尽管今年棉花产量高,每亩产值在400斤至500斤,但记者调查的多位棉农均表示,由于收购价比去年平均每斤低1.3元(今年平均收购价为3.1元/斤,而去年为4.4元/斤),几乎无法实现“丰收”。
分析:棉价到年底前或低位运行
目前,李宅村多位棉农的棉花都未出手,还在观望状态。
今年9月份,新籽棉上市收购开秤价格为3.5元/斤,与去年同期4.5元/斤相比下跌22.22%。后期价格持续下滑,11月份,价格降至3.0-3.1元/斤。目前的价格走势加重了棉农的惜售心理。记者从市农业局棉花办公室获悉,目前全市棉花销售完成度在30%—40%。而棉花办分析,鉴于市场供求,年前棉价上行的可能性不大,会相对保持平稳。
“鉴于棉花保存条件所限,一般棉花会在2月底前迎来抛售高峰期。”东营棉花研究所所长张丽萍认为,综合考虑市场形势,棉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市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孙建玲认为,目前我市棉花价格已处于历史低位,预计11月底至2015年1月上旬棉价将呈现振荡探底态势运行。但棉价继续深度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比去年下降8.7%,全年棉花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二是企业挺价,国内一些大型棉商、轧花厂表示将坚持棉花报价不变,给市场带来些许支撑。”
目前,棉农仍期待着国家直补政策的落地。12月9日,记者从东营市农业局获悉,目前并未接到国家直补的政策,我市棉农享有的是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资金——每亩15元。
预测:国家政策对棉花种植影响不小
棉农曾有过好时候。2010年,李建华种了100多亩棉花,那时棉价曾卖到每斤5.6元,甚至曾有一天飙到7.3元。“光那一年就挣了十来万。”随后三年国家实行的临时收储政策,成为棉农的利好政策,棉价相对稳定。他的棉花种植面积一度扩张到120亩。得知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的决定后,李建华坐不住了:“棉价肯定会下调。”今年,他种植的棉花从120亩减到了30亩。像他一样的百亩大户锐减种植面积的,李宅村有不少。今年村里的百亩大户已经由原先的十几家锐减到仅剩一家。李宅村减少棉花种植面积的背后,伴随着我市棉花种植面积的下滑——今年我市棉花种植面积为近五年来最低。近年来,我市植棉面积不断缩减,2012-2014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258.84万亩、204.80万亩、130.80万亩,两年植棉面积累计减少49.47%。
收储政策变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取消收储政策孰优孰劣?市农业局棉花办认为,该措施有利于完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恢复市场活力,对棉花的长期发展有利。但对当下的棉农来说,收益的下滑严重挫伤了种植积极性。
“媳妇出去打工,一年都能挣3万元,我去年在家拾掇一年棉花,才挣了两万多块钱。”种植棉花已有14年历史的李建国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村民出去打工,每天收入一百多元,折算下来比种棉花合算。鉴于今年棉花种植成本比去年提高,而收益却未随之增长,一位棉农告诉记者,明年他最多保留五亩的棉花地。
日前,市价格监测中心采取走访、座谈结合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利津、垦利两县8个村的40个农户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棉花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大幅增加,但收购价格低迷,农户植棉积极性下降。市价格监测中心孟海青告诉记者,“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广大种植户普遍看低棉价后期走势。因此,对明年的种植意向,大部分农户选择适当增加种粮面积,减少植棉面积。当前扩大的小麦种植面积,已显现出棉花种植面积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