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被取消 棉农及企业何去何从?


http://www.texnet.com.cn  2015-01-03 12:33:58  来源:半月谈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1月3日讯 

  2014年,我国取消了连续实行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代之以目标价格新政(目前只在新疆棉区试点),棉价逐步回归市场,棉花产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进入到“后收储时代”。内地棉区由于收储政策停止,目标价格新政又未实行,面临不小震荡。棉农和加工企业何去何从,是一道亟待求解的难题。

  从空间布局上看,我国棉花分为新疆棉区和内地棉区,其中内地棉区又以黄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主。

  素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洞庭湖平原,横跨湖南湖北两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正值当地棉花的收购季节,本刊记者却看不到太多收获的喜悦。湖南澧县澧东村的种棉大户王焕金一脸愁容,他指着稀稀落落的棉花地告诉记者:“正常年份棉花亩产有600斤左右,今年顶多也就320斤。”

  不独王焕金如此。湖南、湖北、江苏山东江西等多个棉花主产区均反映,2014年棉花单产下降明显。湖南省棉花种植第二大县安乡县的供销社等部门做过调查,当地2014年棉花单产比正常年份下降了40%左右。

  祸不单行,棉花在亩产跌到近年来最低点的同时,价格也跌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记者在长江中下游多地采访了解到,目前棉花贩子进村的收购价是每斤籽棉2.6元至2.9元,是近6年来最低的价格。最近3年,这一价格平均为每斤3.8元。

  洞庭湖平原的棉农李文林算了一笔账,每亩地的种子、化肥、农药、基膜、土地流转、雇工捡棉花等各种成本加在一起,要685元。自己在每亩地至少投3个工,按每个工日100元算,投工300元。“算下来,一亩棉花成本985元,按现在的价卖,每亩收入才945元,等于我干了一年,还要倒贴钱!”李文林说。

  价格掉到近6年来的最低谷,棉农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在湖南华湘棉业小渡口分公司,往年这个时候,记者总能看到从公司大门到仓库,排着上千米的长队,仓库前半个足球场大的广场,车辆拥挤,人声鼎沸。此次记者前往,看到偌大的场地内竟然空无一人。

  小渡口分公司的业务经理庞海清告诉记者:“老百姓嫌价格太低,不愿意卖棉花。”他们公司去年开秤收棉以来,总共也就收了30万吨,往年同期,至少已经收购600万吨。

  “新政”阵痛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往年一旦棉农惜售,加工企业会坐不住,会主动上门收购。令人奇怪的是,棉农不愿卖的同时,企业也不愿收,出现了收购的僵局。

  湖北松滋银丰棉业的负责人王家龙介绍说,整个松滋市6家大型棉花加工企业,4家前不久才开秤收购,但收得不多。“都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收购量也就往年同期的5%。”

  这些加工企业为什么宁愿仓库空置、机器闲置、工人休息,也不愿意买来棉花加工?

  王家龙算了一笔细账:棉花贩子送到加工厂的价格在3.05元至3.15元之间,按衣分率为38%(即100斤籽棉轧出38斤皮棉)、棉籽价格为每斤1元的标准折算,一吨皮棉的收购成本约为1.33万元,加工费用、营销办公费用、贷款财务费用约1200元,一吨皮棉的成本约为1.45万元。“按现在的市场价,一吨皮棉卖1.4万元,等于我每加工一吨皮棉,就要亏500元,这种生意谁还做?不如闲下来休息啊。”王家龙说。

  之所以出现“农民不愿卖,企业不愿收”的收购僵局,是因为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新棉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国内棉价要与国际棉价基本接轨。目前,国内棉价虽然比前几年下降了,但与国际棉价相比,仍然处于高价位。我国棉纺企业属于外向型制造企业,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照目前的价位,肯定不敢大量购买国内棉花。处于棉纺企业上游的加工企业自然也不敢放开购入。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收购与加工企业观望慎收、棉农观望惜售、纺织企业压缩库存,等到了年底,农民不得不大量卖棉时,很可能出现“棉市乱”,棉农收益更成疑问。目前来看,这或许将是政策调整中难以避免的“阵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在过去3年中,我国实行棉花临时收储,稳定了棉花市场,但也持续遭遇棉花品质下降、棉纺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的尴尬。为了摆脱这一尴尬,我国实施棉花“新政”,希望以此促使长期低迷的棉花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国内棉花的质量,缩减国内外棉价差,增加国内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转型已成必然政策还需跟上

  我国棉花产业加快转型已成必然,但相对于实行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的新疆棉区,内地9个棉花大省尚未推行这一改革,目前只享受每吨皮棉2000元的定额补贴,其转型之路无疑会更加艰难。

  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预计2014年全国植棉面积6340万亩,比上年下降9.4%。其中,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淮流域棉区受生产成本上升、植棉比较效益下降以及取消临时收储政策等影响,面积下降较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新疆棉区更容易实现机械化,成本相对要低,内地棉区多为小农种植模式,成本高,效益低,随着棉价逐渐回归市场,内地棉区的竞争力下降,部分成本高、效益低的小农种植户、加工企业将退出生产加工领域。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低迷的棉价挫伤了棉农的积极性,很多棉农表示,如果后期棉价没有回升,2015年将考虑减少棉花种植面积,甚至不再种植棉花。记者综合多方数据分析,按照目前的市场走势,棉价很难回升,内地棉农2015年的种植意愿无疑会下降得更明显,国内的棉花种植格局因此将面临一场大调整。

  然而调整之路并不容易,部分尝试转型的棉农损失较重。在湖南棉花第一生产大县华容县,不少棉农今年改种南瓜,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南瓜严重滞销,大量南瓜烂在地里,农民血本无归。在公安县,棉农杨俊反映当地水源缺少,水利设施破旧,灌溉困难,以前种棉花不需要经常浇水,还能应付,去年改种水稻和蔬菜,遭遇了严重缺水的问题。

  湖南省棉花协会副会长贺跃钢说,2014年还只是部分棉农改种其他作物,就出了这么多问题,鉴于目前的“卖棉难”,2015年肯定会有更多棉农改种其他作物,到时候再出今年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更大。多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收储政策取消了,棉农遇到很多困难,但又不知道怎么帮。“最近下到乡里,最怕棉农问:明年种什么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建议,要综合各部门的力量,为棉农的转型做好配套服务,比如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建设等,为棉农改种其他作物提供基础设施条件。也要为棉农提供市场指导和技术培训,防止棉农“一窝蜂”改种某种作物,导致供过于求,最后物贱伤农。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董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政策法规
进入政策法规>>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